擬喻托興《情致自然》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卷耳》之后,得此吟諷,情致自然,抑揚有態。(劉辰翁《王孟詩評》卷一)
【詩例】
春中田園作
王維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
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解析】
《卷耳》是《詩經·國風》里的一篇。它敘寫的是一位采摘卷耳(野菜名)的女子懷念遠方征人的情事。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彼诓烧安藭r忽然想到丈夫正在周王朝的軍隊里艱難地行軍,頓生懷想之念,不由得長吁短嘆起來。從詩的字面看,她從采集卷耳到想起征人,中間沒有過渡性的語句,缺少鋪墊,所以后兩句的抒情就顯得有些突兀,不夠自然。劉辰翁認為王維的這首詩寫得“情致自然,抑揚有態”,比 《卷耳》要高出一籌。
詩的開頭兩句描寫春天的田園生意盎然的情形:久違的斑鳩飛來了,在屋面上歡快地蹦跳著鳴叫不停; 沉寂了多時的村邊杏花也被溫煦的春風所催發,抖擻著精神開放出白茫茫的一片。詩人對于景物的選取似是隨眼中所見信手寫出,并未刻意搜覓,然而春天的美好、溫馨已表現得相當充分。三、四兩句寫田園農夫已開始勞作。他們手持斧頭,伐去那些長而無用的桑枝;肩扛鋤頭,察看山泉的水路是否暢通。這兩句的語言及所描寫的內容也極為平常,然而,農夫的勤快和對生活的熱愛也已經表露了出來。五、六兩句,筆觸輕輕一挪,由戶外轉寫室內:去年在此棲息的燕子又飛來了,屋里的舊主人正在翻看新歷,盤算著如何安排新一年的農事。一切都顯得那么親切,富有生氣??吹脚f燕的歸來,正在銜杯小酌的詩人忽然聯想到遠行的故人尚未歸來,不知他如今飄泊何方,摯友之間的開懷暢飲、對床夜語當然更不必提了。于是,他不禁憂從中來,惆悵萬分,再無飲酒賞春的心緒了。
總的看,這首詩所描繪的春日田園景象是歡快、熱鬧、生機蓬勃的,但詩人并沒有用濃墨重彩去渲染春天的萬紫千紅,只是用樸素自然的筆調去寫下他目中所見的一切,由自然景物而人事活動,由戶外而室內,在從容不迫的平靜敘述中顯現出他淡淡的愉悅。這就是劉辰翁所說的“情致自然”。至于“抑揚有態”,主要是指詩中感情的抑揚變化有軌跡可尋,自然合理,不像《卷耳》那樣跳躍性太大。如前所述,在前六句中,詩人的心情是輕松愉快的,后兩句則言明自己因思念遠行客而變得惆悵起來。在這里,情緒由“揚”而轉為“抑”,變化相當大,但并不顯得突兀、別扭,這是因為詩人在第五句已暗下伏筆?!皻w燕識故巢”,本是春日田園的應有之景,詩人從燕之歸來想到人尚未歸,應該說是由類比而產生的合乎情理的聯想,非常自然。再由人之未歸、友侶阻隔而生惆悵之心,當然更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情致自然,不僅是該詩的一個主要特征,而且在王維的其他田園詩如《渭川田家》、《淇上田園即事》、《田園樂》中也都有鮮明的體現。王維后期退處山林,過起亦官亦隱的生活,力圖避開紛擾的塵世,追求清靜閑適的生活,借山水田園的美景來陶醉自己,所以他這一時期的詩,頗受道家以自然為美的審美理想的影響,大多寫得蕭疏清淡,恬靜閑遠,形成了沖淡的藝術風格。情致自然,實際上正是王維的沖淡詩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它上承陶淵明的平淡自然的田園詩風,對劉長卿、大歷十才子等眾多后代詩人都有影響。清代王士禎標舉“神韻”之說,其源亦可溯至王維。情致自然的詩歌,給人以優游不迫之感,容易得到讀者的親近。它在樸素、淡遠的形式里包蘊著深厚的內容,“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耐人尋味。人們既可以從中觀賞到清新優美的自然景象,還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泊、悠然的情懷,甚至還可體味到社會和人生的某些深微的哲理。所以,情致自然與拙直淺易不同,它是“極煉如不煉,出色而本色,人籟悉歸天籟”(劉熙載《藝概》),它“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王安石語)。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擬喻托興《嬌嫩勝老語》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擬喻托興《出入淵明》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