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用韻《絕句對結》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自少陵絕句對結,詩家率以半律譏之。然絕句自有此體,特杜非當行耳。如岑參《凱歌》“丈夫鵲印搖邊月,大將龍旗掣海云”,“洗兵魚海云迎陣,秣馬龍堆月照營”等句,皆雄渾高華,后世咸所取法,即半律亦何傷。(胡應麟《詩藪》 內編卷六)
【詩例】
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
岑參
日落轅門鼓角鳴,千群面縛出蕃城。
洗兵魚海云迎陣,秣馬龍堆月照營。
【解析】
“絕句對結”,指絕句的末尾兩句(即第三四句)用對偶句結束,這在唐詩中并不鮮見。但要寫得從容不迫,意盡而味長,收得住全詩,又并非易事。故論者常以半律譏之,以其近似律詩的一半。
岑參這首絕句對結的七絕,是為大將軍封常清攻破播仙城(在今新疆且末縣)獻上的一支頌歌。夕陽西下,轅門外面鼓角齊鳴,凱歌陣陣,幾千被縛的播仙降卒被押出了蕃城,好一派勝利的氣象!喧鬧歡騰之后,是一個肅穆寧靜的夜晚。魚海(即休屠澤,在今甘肅民勤縣東北。詩中地名,皆系統指活用,不應拘泥)澤畔,凈洗甲兵,飄浮的云彩仿佛也在歡迎壯士的歸來。白龍堆(新疆南部庫穆塔格沙漠)上,守卒秣馬,明月映照著整齊的軍營。結末的對句描繪出勝利后的和平歡樂的景象,創造出邊塞詩中一種特有的雄渾壯美的風格,給人以余味不盡的感覺。可以說,這首絕句用對偶作結,是收來得很有氣勢的。所以胡應麟說“即半律亦何傷”。
同時的高適也有一首對結的七絕《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末二句寫故鄉親友思念千里之外的詩人,而自己過了除夕,明朝進入新年,霜鬢恐怕又要染上一層白雪。這結尾既對仗工整,又流走清暢,主要是因為用一意貫穿的流水對收住全詩,泯盡對仗的痕跡。胡應麟在《詩藪》中還說絕句“對結者須意盡”,“添著一語不得乃可”,也就是說詩意要完整,不能多添一語才行。上面這兩首詩就都有這些特點,所以是成功的。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地名湊巧》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對仗中有睥睨之致》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