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詞意清婉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范石湖過萍鄉,道中乍晴,臥輿中困甚,小憩柳塘側,嘗賦《眼兒媚》云:“酣酣日腳紫煙浮,………東風無力,欲皺還休。”詞意清婉,詠味之如在畫圖中;然后段之意,蓋本于嚴維之“柳塘春水慢”之句云。(魏慶之《魏慶之詞話》 引 《中興詞話》 語)
【詞例】
眼 兒 媚
范成大
萍鄉道中乍晴,臥輿中,困甚,小憩柳塘。酣酣日腳紫煙浮,妍暖破輕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氣,午夢扶頭。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紋愁。溶溶泄泄,東風無力,欲皺還休。
【解析】范成大,字致能,號石湖居士。他的這首 《眼兒媚》 詞,作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這年春季,他在京官任上被派往廣西,任靜江 (今廣西桂林) 知府、廣西經略安撫使。赴任時,途經萍鄉 (今江西萍鄉),時雨后初晴,“臥輿(按:即轎) 中困甚”,曾在鄉野柳塘畔休息,有所感而作此詞。
范成大作為一位詩人,系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向以擅長寫田園詩著稱。他的 《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多側面地描寫了南宋江南農村的生活、反映了人民的疾苦、狀寫與贊頌了農村田園風光的美麗。這首被評為“詞意清婉”的 《眼兒媚》,從某種意義說,也是一首田園詩 (詞)。但由于是產生于千里迢迢的旅途中,所寫亦為途中感受,因此,也可把它理解成一首羈旅行役題材的詞。
盡管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矛盾,但總的來說,范成大的仕途生涯還是較為順利的,而這次又是前往靜江擔任廣西方面的鎮帥之職,與“嘆后約丁寧竟何據,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柳永 《夜半樂》) 、“簦笠相隨走路岐,一春不換舊征衣。雨行山崦黃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戴復古《夜宿田家》)的游子寒士處境不同。因此,作者于途中不必那么匆忙,心情也是較輕松的。為其如此,作者才有心情去欣賞途中的風光,寫出“詞意清婉”的《眼兒媚》來。
“酣酣日腳紫煙浮,妍暖破輕裘。”前一句寫日光透過云縫,斜照在地上,遍地是紫色的水氣在浮升。后一句,寫晴后天氣轉暖,因此使詞人感到有必要脫下身上的薄襖。一個“破”字,用得十分準確、生動而又顯得語意雙關: 它既可理解為解開衣扣這一動作,也可理解為似乎春天的暖氣在透過薄襖,因而使肌膚開始覺得燥熱。“困人天色”三句,是說這時的天氣,雖然溫暖宜人,但也易使人感到困乏,再加上萍鄉山野間各種花氣清香撲鼻、沁人心脾,因此極易讓人進入昏昏沉沉的睡眠狀態。“扶頭”,本為酒名,此指入睡做夢時那種昏昏沉沉的狀態。以上所寫,可以說是詞人在萍鄉道中生活的真實紀錄,雖然感到困乏,但并無真正的奔走勞累之苦,因為坐的是轎,這也才使“午夢”成為可能。
下片寫 “小憩柳塘”。在萍鄉秀麗的田野間、柳塘畔,經過一番休息,詞人的困乏感應該說是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消除。但由于畢竟是在旅途上,又因為節令氣候的關系,詞人慵困、倦怠之感夾雜著一絲淡淡的愁緒,始終是揮之不去。因此,詞人以眼前景物為喻, 道是“春慵恰似春塘水, 一片縠紋愁。”先以春塘水滿比喻 “春慵”之充溢于感覺系統,再以水面波紋比喻春愁之細淡微妙。這里所寫的春塘水面一片縠紋, 為風大時之景象。“溶溶泄泄”三句,寫水之輕緩晃動、春風輕拂、水面波紋將皺起又平展消失。這三句所寫,為風小時的春塘水面景象。因系承前 “春塘水”而來,所以亦可視為是詞人用以暗喻 “春慵”之感的變化出沒勢態的。
范成大在此詞中,不僅寫出了自己赴任途中道經萍鄉山野間時的特獨感受,而且也藝術地再現了萍鄉地方春日風光之美。全詞語言清新秀雅,情景相融,文筆深婉,故爾得到 《中興詞話》 作者較高的評價。
上一篇:抒情類·《詩》人之諷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奇情壯采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