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河伯觀海
【出典】 《莊子·秋水》:“秋水時至……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釋義】 河伯為傳說中的黃河之神。《莊子·秋水》中寫到他看到秋水汪洋一片,就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后見到大海,方感到慚愧。
【例句】 ①但教河伯、休慚海若,大小均為水耳。(辛棄疾《哨遍》[一壑自專]1916)這里用“河伯”之典說明莊子的大小齊一的道理。②蓬島上,神仙宅。蒼玉佩,青城客。把從前文字,委諸河伯。(吳泳《滿江紅·再游西湖和李徽之》2512)這里的“河伯”指河水。意為李徽之認為以前文字均屬無用,故皆棄之于水中。③欲掇小詞稱壽,口譬如河伯,觀海盳洋。(劉克莊《漢宮春·吳侍郎生日》2601)這里的“河伯”是用其觀海而自慚的典故以喻自己作詞為吳侍郎祝壽。意為吳氏的豐功偉績決非自己的小詞所能表達。
上一篇:典故《河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河圖》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