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欲斷無腸
【出典】 唐·包湑《會昌解頤錄》:“進士祖價,詠之孫也。落第后,嘗游商山中,行李危困,夕至一孤驛。去驛半里已來,有一空佛寺,無僧居。價與仆夫投之而宿。秋月甚明,價獨玩月,來去而行。忽有一人自寺殿后出,揖價共坐,語笑說經史,時時自吟。……又吟:‘南岡夜蕭蕭,青松與白楊。家人應有夢,遠客已無腸?!咕茫煲径恕V撩魅?,問鄰人,云:‘此前后數里,并無人居,但有書生客死者,葬在佛殿后南岡上?!瘍r度其詩,乃知是鬼,為文吊之而去?!?據《太平廣記》卷三四四《祖價》引)
【釋義】 唐人小說云,祖價于空寺中遇一書生,吟詩有“遠客已無腸”語,次日知其是客死書生的鬼魂。宋人因用“欲斷無腸”表現悲愁欲絕。
【例句】 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蘇軾《臨江仙·送王緘》286)作者送內弟而追念亡妻,詞中用本典表現自己極度悲傷。
上一篇:宋詞典故《月館》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欲辨忘言》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