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孤竹
【出典】 《史記》卷六一《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遂餓死于首陽山。……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舉世混濁,清士乃見。”
【釋義】 孤竹為殷代國名。伯夷、叔齊是孤竹國君的長子和幼子,父死,二人互讓君位而逃走。武王伐紂,他們持反對態(tài)度。滅殷后二人恥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司馬遷認(rèn)為他們是獨立于“濁世”之外的清士。后因用作稱美高人隱士之典。又因竹與伯夷、叔齊品格類似,亦用以詠竹。
【例句】 ①孤竹君窮猶抱節(jié),赤松子嫩己生須。主人相愛肯留無。(辛棄疾《浣溪沙·種松竹未成》1925)這里的“孤竹君”指未長成的竹子。詞中用“孤竹”之字面,亦有意暗示歸隱生活之艱難。②孤竹赤松真我友,姚黃魏紫非吾契。(汪莘《滿江紅·不敢賦梅,賦感梅》2195)這里用“孤竹”之字面,言自己以孤竹為友。亦有以“孤竹”喻隱者高士之意。③有孤竹君,音節(jié)拂云,謚曰洞簫。(馮取洽《沁園春·贈錦江歌者河琮》2657)這里的“孤竹君”系用其字面,以指洞簫。言洞簫音色優(yōu)美,聲可拂云。④孤竹雙清,紫荊半落,到此吟枯神瘁。(劉辰翁《齊天樂·節(jié)庵和示中齋<齊天樂>詞,有懷其弟海山之夢。……》3212)這里的“孤竹雙清”指伯夷、叔齊,言其二人皆為當(dāng)時清高之士。用此典以喻節(jié)庵與其弟海山。⑤一丘一壑便幽獨,便幽獨。商山四皓,首陽孤竹。(黎廷瑞《秦樓月·梅花十闋》其一3390)這里的“首陽孤竹”指隱居首陽山的伯夷、叔齊。用此典比喻梅花清高絕塵的品格。⑥除是孤竹夷齊,商山四皓,與爾方同調(diào)。(陳紀(jì)《念奴嬌·梅花》3392)這里的“孤竹夷齊”指伯夷、叔齊。司馬遷曾用“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比喻伯夷叔齊之品格,故作者用二人品格以喻亦如松柏之耐寒的梅花。
上一篇:宋詞典故《婺女》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宋詞典故《壽陽妝》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