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北草堂圖
明·謝縉作
紙本淡設色
縱一○八.二厘米
橫五○.一厘米
藏浙江省博物館
《潭北草堂圖》軸原名《少陵詩意圖》,但不確切,因為描繪的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會友論詩的生活情景,而非“少陵詩意”,故改。畫面上峰巒巍峨,松林茂密,板橋臥波,草堂隱現。橋頭童叟徐行,堂內主客對坐,侍童旁立;正面居中者應即為杜甫,正手持詩稿,朗誦新作;客人在認真聆聽,仿佛詩聲朗朗,風聲蕭蕭,水聲潺潺,滉漾交響,一片化機。左上方自題七律一首并識云:“舊業成都萬里橋,百花潭北草堂遙。門無縣吏催租稅,座有鄰翁慰寂寥。松影滿庭閑白日,茶煙繞榻飏清飚。酷憐杜甫成詩史,翻笑揚雄作解嘲。用嘉,少陵裔也,文雅不凡,(尤)攻詩畫,知仆遠歸,來需俗筆,復贅鄙語云。永樂戊戌歲上巳日,葵丘謝縉識。”鈐“孔昭”朱文印、“淡中有味”白文印。
潭北草堂圖
由題識,可知此圖是謝縉應酬杜瓊(用嘉)之請而作,畫家有意識地選擇了杜甫草堂會友的題材,頗有深意。它既是畫家對杜甫后裔——杜瓊的詩畫文雅的欽佩之情的一種間接反映,又是畫家與杜瓊的友誼交往,同時還曲折地表明了他們共同的立身處世的人生態度。
此圖畫法有王蒙遺意,逼塞而空靈的章法,蒼郁而深邃的氣勢,茂密而蓬松的皴法,淡逸而清新的色調,與王氏《林泉清集圖》相近。只是王作的格局更為恢宏大度,筆墨更為遒勁秀逸,這些是謝圖所不逮處。
《潭北草堂圖》在清光緒間為諸暨陳遹聲(陳洪綬后裔)所有。左右綾邊上有陳氏題跋,評為:“氣魄雄厚,皴染玲瓏,每一展閱,韻流墨外,身入畫中。覺崇巖老樹,密屋深林,羅羅目前,皆可徑途而入。可謂筆其化工、自為真宰矣!”又云此圖“兼有北苑、巨師、子久、黃鶴之長”,“余篋中立軸,當以此為第一”,可謂極推崇之能事。
此圖未見著錄記載,新中國成立后輾轉進入浙江省文管會。
畫史載謝縉畫山水“得其窅渺深意,而構體落勢,態各不同”(《無聲詩史》);“師王蒙、趙原,既精妙,則益以爛漫,千巖萬壑,愈出愈奇”(《明畫錄》)。《潭北草堂圖》正可作為其師承、變通及畫格、體勢的形象例證,如果不是功力、才力兼備,顯然是不可能達到如此境界的。
上一篇:《三友百禽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鐘馗夜游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