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檜平遠圖
元·吳鎮作
絹本水墨
縱一八○.一厘米
橫一一一.四厘米
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雙檜平遠圖》,歷來題為《雙松圖》。吳鎮所繪實是檜樹而非松樹。此圖畫樹干,勾框后以淡墨直筆上下皴擦,不作魚鱗、圓圈樹紋之皴,顯得樹身比較光潔,不類松樹,細察之下,乃為檜樹。檜,也屬松杉科,是木本常綠樹,干高丈余,葉有兩種,一針狀,一鱗狀。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寫道:“柏葉松身者,檜也,其葉尖硬,亦謂之栝?!币蚱湫稳缢?易被誤識,1981年徐邦達《中國繪畫史圖錄》亦已改易畫題,稱《雙檜平遠圖》。
《梅道人遺墨》中有段《山水跋》:“董源畫《寒林重汀圖》,筆法蒼勁,世所罕見,因觀其真跡,摹其萬一?!惫蕦m博物院藏有巨然的《秋山圖》,董其昌題有一跋:“僧巨然畫,元時吳仲圭所藏,后歸姚公綬,姚嘗臨此圖,予并得之。”吳仲圭有仿巨然的《關山秋霽圖》,極得神似。董其昌在題巨然的《層巖叢樹圖》中還有一段文字:“僧巨然真跡神品。觀此圖始知吳仲圭師承有出藍之能?!眳擎偵剿嫵鲎远?、巨,得其三昧而有所拓展,終于自成面目。董氏評其具“出藍之能”,這持論是恰當的。
《雙檜平遠圖》的描繪主體為平地聳起的兩枝老檜,高干盤根,矯矯蒼蒼,畫得干堅似石,騰拏凌云,枝杈的最高處,一梢下彎,轉折盤旋,極龍蟠虎踞之姿,兀使觀者敞豁心目,拓舒襟懷。
此圖取材于浙西一帶山景水鄉,山是秀麗的低巒平岡,樹是豐茂的雜木叢林,地是滿布湖泊溪澗略起丘陵的平原,充滿著旖旎的江南風光。兩枝老檜,頂天立地,兀立溪畔,圖幅右邊稍遠處有一村落,在密茂的樹叢中,屋舍儼然,屋外圍以籬柵,屋側臨水,屋后有徑路遠去。圖左方平岡迤邐,水流盤曲,遙望萬木森森,蔥翠不盡,遠處漬出遠山,這是幾十里之外的地方了。作者把兩枝檜樹聳得高,地平線拉得低,益發顯得岡巒層層,水流曲曲,逗人極目遠眺,欣然意遠。
雙檜平遠圖
吳仲圭中年之畫,是力追董、巨,特別是巨然,幾乎形神逼肖,但比巨然溫婉些,也比巨然濕潤些,在《雙檜平遠圖》中已經顯示了吳仲圭自己的氣質。是圖用筆嚴正,筆筆著力;用墨講究,細微處也有層次;構圖整密,點拂不茍,這正是吳鎮用功的時候。吳氏書法也絕好,出筆率真,皴法從巨然披麻皴出,把筆拉得垂直,但并非真的九十度的直,他的后來創制的“括鐵皴”,仿佛又硬又直,卻硬中有婉,直中有收,筆頭不枯硬,靈氣從筆端間拂拂逸出。即使在這幅《雙檜平遠圖》中也多少露有端倪。明代沈石田晚年酷愛吳仲圭畫,惜溫潤稍遜,不免枯硬,有不逮之處,無怪錢杜在《松壺畫憶》中謂“石田翁萬不及也”。并非有意低貶沈周。仲圭用墨,一幅中兼有淡墨、濃墨、潑墨、破墨、積墨,他的帶濕點苔,五墨齊備,天機一片,可算是個絕活。
董其昌評元四家畫,說“吳仲圭大有神氣”。這一路的畫,氣勢磅礴,元氣淋漓而不入野,非有大手筆不可。仲圭品藻高邁,不涉殿堂,襟懷沖和,氣度閑散,詩文、書法俱佳,因具如此畫外學養,才造就一個“吳鎮”。
圖上畫家自識:“泰定五年春二月清明節,為雷所尊師作,吳鎮?!扁j有兩印:“仲圭”、“遽廬”。泰定五年戊辰(1328)也是元文宗圖帖睦爾的天歷元年,時吳仲圭四十九歲,正當精力旺盛之期,尚屬中年,這是目前所見吳鎮山水畫中最早之作,看來他的早年作品,是難以覓見的了。
此圖著錄于清《石渠寶笈初編》。收藏印記有胡氏珍藏、王長安父,及瞻近堂收藏印等凡九方。尚有清內府乾隆諸璽。
上一篇:《群山雪霽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漁父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