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子在齊聞《韶》章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韶樂》是舜的遺音,孔子曾稱頌它盡善盡美。此章記孔子到齊國,聞《韶樂》而深契之,竟至三月不知肉味。
《史記》也記錄了這一故事,但有“學之”二字: 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這就要比“三月不知肉味”更具體些了。
孔子曾講“游于藝”,他對技藝的化人功能是有深刻認知與切身感受的。但聞《韶》而三月不知肉味,并感慨未料此樂可以到這境地,表明孔子對藝的表現力還是相當震驚的。由此足見,藝術決不僅在審美,藝術創作切不可蠱惑人心!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韶樂》是舜的遺音,孔子曾稱頌它盡善盡美。此章記孔子到齊國,聞《韶樂》而深契之,竟至三月不知肉味。
《史記》也記錄了這一故事,但有“學之”二字: 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這就要比“三月不知肉味”更具體些了。
孔子曾講“游于藝”,他對技藝的化人功能是有深刻認知與切身感受的。但聞《韶》而三月不知肉味,并感慨未料此樂可以到這境地,表明孔子對藝的表現力還是相當震驚的。由此足見,藝術決不僅在審美,藝術創作切不可蠱惑人心!
上一篇:《子在陳章》意思|賞析|感悟
下一篇:《子夏為莒父宰章》意思|賞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