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釋義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的行為。
出處
《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故事
宋國有個農民,他耕種的田地中有一截露出地面的枯樹樁。某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無意中撞在樹樁上,扭斷脖子死了。那個農民見有此等好事,干脆放下農具每天守在樹樁旁邊,希望能再拾到幾只兔子。十天、二十天、一個月過去了,再沒有一只野兔撞到樹樁上,而他地里的雜草卻因無人清理越長越高。宋國人聽說了這件事后,紛紛笑其愚不可及。這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
用典
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守株待兔之輩。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
以已至之瑞,效方來之應,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漢·王充《論衡·宣漢》
守株待兔,雖達者之不為;面壁磨磚,亦古今之常事。
——宋·陳師道《清月長老再住薦福疏》
上一篇:成語《孟母三遷》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安居樂業》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