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象性思維過程中,通過信息的獲取、加工和使用的過程來認識事物本質及控制機制的思維方法。
關于信息是什么的問題,目前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見。信息論創始人申農認為,信息是用以消除隨機不確定性的東西,這是從信息的某種作用或功能來定義信息的。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則認為,“信息是我們適應外部世界,并且使這種適應為外部世界所感到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維納著作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4頁)
如果把信息和思維著的人聯系起來,信息就有了新的性質,它便成為人思維對象中的知識了。信息的作用和價值,經常受到接受著的主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對不同的接受者來說,它的作用和價值是不同的。因此如何就信息對象進行科學思維,達到充分利用信息作用和價值的目的,便是信息思維方法要解決的問題了。錢學森教授指出“在國外,前幾年提出了一個詞: 信息圈 (Noosphere)。過去有大氣圈、磁圈,現在又出現了個信息圈。‘noo’在希臘文里的含義就是知識信息,后面加個‘sphere’。我覺得,這個字很值得我們注意,這就是說我們生活在一種氣氛里,什么氣氛? 就是知識、信息的氣氛,也就是思維、知識的氣氛,這么說來思維科學當然重要了!” (錢學森主編: 《關于思維科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6頁)
使用信息思維方法要注意的是:首先必須堅持信息準全原則,因為將信息當做思維對象,不能在沒搞明白信息內容、性質、范疇的情況下盲目思考,所以信息準全是信息思維方法的基礎。其次須就信息的不同內容和形式,來分析研究相關事物的屬性。再次必須采取反饋控制來調制信息的輸入、儲存、加工和輸出機制,沒有反饋控制便沒有優化目標,而加強信息反饋控制必須對信息進行不失時機的分解和交合處理,這樣才能達到信息思維的最終目的。
上一篇:側向思維方法
下一篇:健康幼兒自理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