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 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密州:今山東諸城。黃:獵狗。蒼:獵鷹。傾城:全城。節:做官、出使等使用的憑證,用竹木或金玉等材料制成。云中:今內蒙古境內。馮唐:漢文帝時人,曾出使云中。天狼:星名,這里比西夏。
入選理由:
本詞的內容,語言的氣勢,都極具豪放詞的風格。
詩詞賞析 這是作者39歲時在密州做地方長官時的作品,是他還沒有經歷“烏臺詩案”這樣的詩人重大挫折前的作品。詞中雖自稱“老夫”,但顯示的是少年豪氣。作者對此詞也頗為自負,他在給朋友鮮于侁的信中說:“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詞借出獵來表現抗擊西夏的雄心,“西北望,射天狼”,見意甚明,西夏所處的位置正在中原的西北方。同時也表現了詩人建功立業的抱負,與受挫折之后的作品主題差異較大。上闋敘事描寫,盡情鋪張;下闋抒情言志,人生感悟酣暢淋漓。
解讀此詞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對出獵性質的理解問題。本篇所寫出的獵并非為了玩樂,而是從古以來的尚武、習武的實踐,與有些文學作品所說的紈绔子弟飛鷹走狗迷戀于打獵的玩樂是完全不同的。周朝的貴族子弟按要求要學習“六藝”,其中有兩項與此有關,即“射”與“馭”。馭是駕車技術,因為當時許多活動都與它有關,出獵也如此。當時是圍獵,需要眾人協同完成,所以又很講究紀律。《詩經·小雅·車攻》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出獵的內容,如檢驗出獵者的武力、射箭技術、協同紀律等。此詞的“千騎卷平岡”、“傾城隨太守”表現的就是古代協同圍獵的遺風,當然也是表現英雄勇氣的文學夸張。
上一篇:《蘇 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柳宗元·江雪》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