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點絳唇》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遼鶴歸來,故鄉多少傷心地。寸書不寄,魚浪空千里。憑仗桃根,說與凄涼意。愁無際。舊時衣袂。猶有東門淚。
【本事】
王灼《碧雞漫志》卷二:周美成初在姑蘇,與營妓岳七楚云者游甚久,后歸自京師,首訪之,則已從人矣。明日,飲于太守蔡巒子高坐上,見其妹,作《點絳唇》曲寄之云:(略)。
洪邁《夷堅三志》壬集卷七:周美成頃在姑蘇,其營妓岳七楚云者追游甚久。后從京師歸,過訪之,則已從人數年矣。明日,飲于太守蔡巒子高坐上,因見其妹,作《點絳唇》詞寄之云:(略)。楚云覽之,為之累日感泣。
【匯評】
許昂霄《詞綜偶評》:淡淡寫來,深情無限,宜楚云為之感泣也。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美成艷詞,如《少年游》、《點絳唇》、《意難忘》、《望江南》等篇,別有一種姿態,句句灑脫,香奩泛語,吐棄殆盡。
又:余所愛者,……周美成之“舊時衣袂,猶有東風淚。”……皆極其雅麗,極其凄秀。
陳廷焯《詞則·閑情集》卷一:纏綿凄咽,措語亦極大雅,艷體正則也。
喬大壯批《片玉集》:小詞大作。
俞陛云《宋詞選釋》:起筆即包舉感舊懷鄉之意。既鄉書不達,姑且訴向桃根;而回顧襟邊,淚痕猶在,次句之傷心事,可于淚痕證之。唐、五代詞承樂府之遺,以小令為多,北宋漸有長調,至清真而開合矯變,極長調之能事。而集中小令,亦秀雅而含風韻。小晏、屯田,無以過之。此詞之“衣袂”兩句,即其一也。
【考證】
王國維《遺事》云:“自元豐至宣和,蘇州太守并無蔡巒其人。……此說疑亦出附會也。”而羅忼烈箋則據明王鏊《姑蘇志》考定,大觀二年(1108)至三年間蘇州太守確有蔡崈字子高者,巒為崈之誤。并推測大觀二、三年間,清真曾乞假南歸而過姑蘇,詞亦作于此時。
【附錄】
陳允平《點絳唇》:別后長亭,翠蕪寂寞分襟地。雁書空寄。歸夢頻東里。一曲秋風,寫盡淵明意。凝情際。雨襟煙袂。都是黃花淚。
上一篇:周邦彥《浣溪沙》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周邦彥《少年游》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