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紫芝《水調歌頭》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王次卿歸自彭門,中秋步月作
濯錦橋邊月,幾度照中秋。年年此夜清景,伴我與君游。萬里相隨何處,看盡吳波越嶂,更向古徐州。應為霜髯老,西望倚黃樓。天如水,云似掃,素魂流。不知今夕何夕,相對語羈愁。故國歸來何事,記易南枝驚鵲,還對玉蟾羞。踏盡疏桐影,更復為君留。
【考證】
王相如(?—1129),字次卿,宣城人。孤貧嗜學,工詩文。建炎三年,江右盜起,相如為盜所獲。命作檄,相如不屈,遂遇害。有《溪堂文集》。周紫芝《太倉稊米集》卷四十有《悼友篇》,注“王次卿”,紀建炎三年冬相如夫婦及子女五人遇害經過。卷五十一又有《溪堂文集序》。又陳天麟序《太倉稊米集》云:“竹坡同時,有王次卿、僧彥邦、道常三人,皆能詩。王死于兵,不復傳。彥邦學為詩而未至。道常筆力,頗過彥邦,其后亦無聞。唯竹坡之詩聲,厭服江左。”
上一篇:周紫芝《水調歌頭》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周紫芝《水調歌頭》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