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幾道·臨江仙》唐宋詞匯評賞析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匯評】
楊萬里《誠齋集》卷一百十四《詩話》:近世詞人,閑情之靡,如伯有所賦,趙武所不得聞者,有過之無不及焉。是得為好色而不淫乎?惟晏叔原云:“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可謂好色而不淫矣。
卓人月《古今詞統》卷九:晚唐麗句。
譚獻《復堂詞話》: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所謂柔厚在此。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小山詞,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又,“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既閑婉,又沉著,當時更無敵手。
又,《大雅集》卷一:“落花”十字,自是天生好言語。(“當時”二句)回首可憐。
沈祥龍《論詞隨筆》:晏叔原之“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元獻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非詩句也。然不工詩賦,亦不能為絕妙好詞。
梁啟超《飲冰室評詞》:康南海謂起二句,純是華嚴境界。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前二句撫今追昔,第三句融合言之,舊情未了,又惹新愁。“落花”二句,正春色惱人,紫燕猶解“雙飛”,而愁人翻成“獨立”。論風韻如微風過簫,論詞采如紅蕖照水。下闋回憶相逢,“兩重心字”,欲訴無從,只能借鳳尾檀槽,托相思于萬一。結句謂彩云一散,誰復相憐,惟明月多情,曾照我相送五株仙佩,此恨綿綿,只堪獨喻耳。
陳匪石《宋詞舉》:此小山詞傳誦之作,極深婉沉著之妙。尋繹詞意,當系別后追憶。“小蘋”,歌姬之名。《小山詞序》有蓮、鴻、蘋、云,皆人名。《木蘭花》曰:“小蘋若解愁春暮”是也。宋初小詞每用歌姬名,東山、淮海以后,語惟求典,不復用矣。首兩句“夢后”、“酒醒”,是久別思量時候;“樓臺高鎖”、“簾幕低垂”,是窺其室闐其無人之象:“春恨”之所由“來”,已不勝凄咽。然人已久別,“恨”事當屬去年,而無端又來心上。“去年”句,承上起下,確是神來之筆。“落花”二句,雅絕,韻絕,厚絕,深絕。“落花”、“微雨”是“春”;“人獨立”、“燕雙飛”,兩兩形容,不必言“恨”,而“恨”已不可解;此譚獻所以稱為“千古名句,不能有二”也。過變追溯“初見”,“羅衣”述當時服飾。然今已不見,故“相思”之情只得就“琵琶弦上”“說”之,以琵琶慣彈別曲也。或“初見”時聽彈琵琶,有“相思”之曲,為今所記得者:意亦徹上徹下也。然又不肯明說如何“相思”,但指今之“明月”猶當時之“明月”“曾照彩云歸去”者而確認之,以虛筆收住,仍傳“記得”之神。夢窗“黃蜂頻撲秋千索”二句,用意略同。而著一“歸”字,又繳回“夢后”“酒醒”之意,欲言不言,耐人尋味。情語艷語,比如此乃深厚閑雅。蓋盡情傾吐,古樂府固有之,而詞不應爾。學令曲當知此訣。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感舊懷人,精美絕倫。一起即寫樓臺高鎖,簾幕低垂,其凄寂無人可知。而夢后酒醒,驟見此境,尤難為懷。蓋昔日之歌舞豪華,一何歡樂,今則人去樓空,音塵斷絕矣。即此兩句,已似一篇《蕪城賦》。“去年”一句,疏通上文,引起下文。“落花”兩句,原為唐末翁宏之詩,妙在拈至此處,襯副得宜,且不明說春恨,而自以境界會意。落花、微雨,境極美;人獨立,燕雙飛,情極苦。此上片文字頗致密,換頭,乃易之以疏淡。“記得”兩句,憶去年人之服飾。“琵琶”一句,言苦憶無已,乃一寓之于弦上。“當時”兩句,則因見今時之月,想到當時之月,會照人歸樓臺,回應篇首,感喟無限。而出語之俊逸,更無敵手。
鄭騫《詞選》:“落花微雨”一聯,膾炙人口,實為唐末人翁宏詩句。此聯經小山采用,正如“孤芳出荒穢”,移植庭園盆盎間也。心字羅衣,謂衣帶結成心字形。《驂鸞錄》云是心字香,恐非是。
【附錄】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句,用五代翁宏《宮詞》句。見《詩話總龜》前集卷十一有翁詩,今錄于下: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那堪向秋夕,蕭瑟暮蟾暉。
上一篇:《晏幾道·臨江仙》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晏幾道·臨江仙》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