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暮風恒急,關寒霜自濃。櫪馬夜方飼,邊衣秋未重。潛師夜接戰,略地曉摧鋒。悲笳動胡塞,高旗出漢墉。勤勞謝功業,清白報迎逢。非須主人賞,寧期定遠封?單于如未系,終夜慕前蹤。
這是一首樂府詩。詩通過對一次艱苦的邊塞戰爭的描寫,歌頌邊塞將士的英雄主義。
“隴暮風恒急,關寒霜自濃。”“關”、“隴”,這里泛指邊塞。這兩句說,邊塞的傍晚經常刮大風,天寒霜重。“櫪馬夜方飼,邊衣秋未重。”“櫪馬”,廄中的馬。“邊衣”,指戎衣。這兩句說,馬剛剛才喂過,但戰士身上的衣服還很單薄。這四句寫戰前情況。天氣不好、衣單,見出征戰生活的艱苦。“櫪馬夜方飼”顯出“秣馬厲兵”的備戰氣氛,下面就寫到“接戰”了。
“潛師夜接戰,略地曉摧鋒。”這里寫夜戰。“潛師”,秘密出兵。“略地”,指攻略邊土。這次夜戰一直進行到拂曉,才挫敗敵人的進攻。“悲笳動胡塞,高旗出漢墉。”“笳”為胡樂器,戰爭中常用來奏軍樂。“墉”,城墻。這兩句說,悲壯的軍樂震動了敵人的陣地,戰士們高舉戰旗奮勇地向前進擊。上面寫出這次夜戰的艱苦、悲壯,也見出士氣的高昂,可以說是越戰越勇。這里用筆也較簡潔,前兩句敘述,一“夜”一“曉”,過程略去,后二句描寫,以鼓角旌旗渲染氣氛。至于仗是如何打的、酷烈程度如何,都留給讀者去想像了。
“勤勞謝功業,清白報迎逢。”這以下寫將士的心情。這兩句說,要用“勤勞”和“清白”報答國家的事業、君王的知遇。“勤勞”承上,指參加出生入死的戰斗;“清白”啟下,謂不希求封賞,“非須主人賞,寧期定遠封”,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寧期”,豈是追求。“定遠封”用班超封定遠侯事,這句意謂馳逐疆場并不是像班超那樣邀功請賞。“單于如未系,終夜慕前蹤。”系單于,用終軍事。終軍在年輕時曾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羈”、“系”意同,南越王和單于都是異族首領。這兩句是說,敵人如不投降,我們還要連夜出擊,像前代的英雄志士那樣。這兩句可說是豪言壯語,連起來口吻又像是霍去病說過的話:“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用典引起多重聯想,算是得法。后面幾句表達了邊塞將士這樣的心情:他們的遠征苦戰,并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是出于忠君愛國的熱忱。在對戰爭的艱苦、壯烈進行較充分的描寫之后,出現這些話語,是很感人的,這正是唐代邊塞詩中常出現的戰士的精神風貌:“氣高輕赴難,誰顧燕山銘?”(王昌齡《少年行》)“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高適《燕歌行》)梁簡文帝此詩雖是依題寫作,但還是融進了對邊塞實際生活的揣想和體驗,顯得比較真切、深入,將它置于邊塞詩的系列中,應當說是早期的一首較好的作品。
作者以《雁門太守行》為題寫了三篇作品,還寫了《從軍行》、《隴西行》、《度關山》等,見出他對邊塞詩寫作的濃厚興趣,這對后來邊塞詩的發展是有貢獻的。順便提一下,《雁門太守行》其古辭原是寫東漢洛陽令王渙事跡,自梁簡文帝這幾首詩出,方為歌詠邊塞戰爭,這就為以后人們擬作此題提供了題材、格局的依據,清王琦在《李長吉歌詩匯解》本題下云:“梁簡文帝之作,始言邊城征戰之思。長吉所擬,蓋祖其意。”確實,李賀那首“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名作,是直接受到這首詩的啟發。
上一篇:《銅雀妓·何遜》原文|賞析
下一篇:《題琴材奉柳吳興·丘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