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白水,側近橋梁。
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青溪小姑曲》是《神弦歌十八首》之一。《神弦歌》屬清商曲辭,是南朝民間娛神的祀歌,性質類似《楚辭》,其中頗有神靈相悅或人神戀愛的內容。據《晉書》,當時祭神,多用“有國色,善歌舞”的女巫,神弦歌可能就是由女巫來唱的。青溪,水名,源出建業(今南京市)鐘山。青溪小姑,即青溪水神。相傳漢末秣陵尉蔣子文戰死,被吳孫權封為中都侯,立廟鐘山,遂為鐘山神。其第三妹亦投水死,為青溪神,這首祀歌就是為她而作的。
前兩句寫青溪小姑廟的環境:廟門前面,是一溪清水;廟的近旁,緊靠著一座小橋。在江南地區,這幾乎是隨處可見的極平常的景色,但一經民歌作者似不經意的點染,卻透出了青溪小姑的風采神韻。“白水”不僅寫出青溪水之瑩澈,而且也使人聯想到小姑那清純瑩潔的風神、清朗秀美的外表,以及柔情似水的性格。“白水”從寫景角度說,可說是素樸到不能再素樸的白描,但同時又蘊含豐富的象征意味。與此相映成趣,《神弦歌》寫白石神之“艷”,也是以“積石如玉”來形容的。這大約正反映出水鄉人們的審美意識:以白皙為美,以晶瑩清秀為美。
第二句“側近橋梁”,也是別有含義的。橋梁是交通要津,人來人往,但緊靠橋梁的神廟里的青溪小姑,卻由此顯得格外孤清寂寞。這層意蘊,在第二句中還是隱而不露的,須要跟三四兩句聯系起來方能體味出來。
第三句“小姑所居”,是承上啟下之句,既總括上面二句,又引出下面的“獨處無郎”。小姑廟雖然就在車水馬龍的橋邊,小姑塑像雖然在天天接受著來往人們的瞻仰和少男少女的仰慕,但她卻是個未嫁少女的身分,只能孤獨地站立著、靜默著,在渡口邊、橋梁上的一片喧嚷聲中,更覺冷清不堪。如此美麗純潔的女神,處境卻如此凄清,這怎能不引起多情的少男少女們的同情呢?“獨處無郎”,就是在這種心情下的深切嘆息。在這嘆息的瞬間,原本相去霄壤的人與神變得接近了。青溪女神被涂抹上了濃厚的人間色彩,仿佛她只是一位芳心久郁的水鄉女郎,人們只是為她的天生麗質而惋惜、為她沒有情郎相伴而抱憾。這一句是全詩的結穴,是詩的含蘊的集中體現。
這首小詩才四句,語言也極為樸素,內中卻有一個水鄉環境,一個起人遐想的少女形象,有一股淡淡的哀傷流動著:有景、有情、有人(人化的神)。這一切都包括在區區十六字中,古代民歌手的高度凝煉的創作技巧,實在令人贊嘆。
詩中所描繪的青溪小姑形象及其居處環境,帶有明顯的江南水鄉色彩,讓人一讀之后就浮現出清流、溪橋、古廟的畫面。而青溪小姑形象所顯示的那種孤寂的美,對后代詩人又有明顯的影響,其中最顯著的當推李商隱。從“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青溪白石不相望”的詩句中,從“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的圣女祠環境氣氛描寫中,都或隱或顯可以看到《青溪小姑曲》的影子,只不過義山詩把民歌的樸素單純變得更加縹渺朦朧罷了。
上一篇:《陌上桑·漢樂府》原文|賞析
下一篇:《青青河畔草·無名氏》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