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陰風掌》
【本書體例】
杜宜民著。16回,27萬字。河北花山文藝出版社1988年出版。
本書敘述的是清末民初發生在中華武林的一個故事。河北邢臺會寧村李寶玉,自幼父母雙亡,經親友介紹拜威鎮京津的劉瀛洲老拳師為師,勤學苦練、不怕磨難,不但盡得師父真傳,而且還博采眾家之長,練就了一身硬朗的外家功夫,成為遠近聞名的武林大師。他不但為人正派,忠厚老實,而且行俠仗義,嚴懲惡棍歹徒,深受人們愛戴。
李寶玉的師兄、劉瀛洲的兒子劉東寒在太原開了一個拳場,被頗通武術的地頭蛇牛天祿視為眼中釘。他自知劉東寒武功深厚,難以取勝,準備在決斗時請武林敗類馮彪助陣。李寶玉和師父來到太原后,還未到比武之日便打敗牛天祿,并以嫻熟的武功和過人的智慧勇斗馮彪。劉瀛洲和劉東寒趕到,揭破了馮彪的老底。馮彪不戰自潰,落荒而逃。李寶玉再度名聲大增。
在師父的建議下,李寶玉又拜楊式太極拳傳人楊聲振為師,習修內家功法;后又隨郝式太極拳創始人郝為貞學習郝式太極拳,練成蓋世絕技太極陰風掌,成為一代武林英雄。
李寶玉收了一個徒弟董文科,結識了極善醫術的李見性,結交了愛國將領胡景翼。他和李見性打敗了企圖搶掠師傳稀世珍寶金香爐的玄陽道長,并把金香爐輾轉交給胡景翼,支援革命軍。
李寶玉開辦了一間磨坊,平時讀書練字,指點徒弟武功,過著清苦的半隱居生活。數年后,在蘇州混得不錯的董文科邀李寶玉來蘇州。李寶玉和李見性經過商量,安頓好家小,南下蘇州,一路上又做了不少行俠仗義的好事。在蘇州住了半年,正準備返回家鄉時,他們從報上聽說號稱打遍十四國、從未遇對手的英國大力士艾斯波爾準備來南京設擂,迎接中華武林高手的挑戰。李寶玉立即改變主意,準備到南京迎戰艾斯波爾。他和李見性、董文科及青兒等一同來到南京。
艾斯波爾來中國比武一事完全是英國副領事焦尼策劃的。其目的是同其他列強爭奪在中國的勢力范圍,打擂只是制造聲勢,壯大英國之威。為了保證艾斯波爾大獲全勝,他用重金收買警察局長徐方軒和黑社會頭目申金龍,要他們設法保證艾斯波爾有勝無敗。徐文軒和申金龍暗中勾結,把許多前來打擂的武林高手暗殺的暗殺,逐走的逐走;他們還使出毒計暗害李寶玉、董文科等,致使李寶玉雙眼燒傷,青兒喪命。
在打擂那天,身上帶傷的董文科不負重望,以高深的中華武功和頑強的斗爭精神,擊敗了英國大力士艾斯波爾,大長了中華民族的神威。警察局長徐文軒氣急敗壞,他命令大批警察上前圍攻,企圖致李寶玉等眾多武林高手于死地。李寶玉、李見性等奮力迎戰,最后在南京武林界朋友的幫助下,他們終于脫離了虎口,乘船離開南京。
本書語言樸實、文筆流暢。以李寶玉勤學苦練武功、行俠仗義,最后帶領徒弟去南京打擂為主線,中間穿插一個個情節復雜、生動感人的故事,弘揚了正義、勇猛和民族主義精神。體現了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情懷,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象其它眾多的武俠小說一樣,本書也是以中華武術為主題的。但同許多武俠小說不同,本書沒有把中華武術描述得神乎其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從中華武功精髓的描述上著重強調正義戰勝邪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書還在純粹的武林故事情節之外,刻劃了具有正義感、風趣、勇敢的蛇化子吳麻子,熱情、豪放、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胡景翼將軍,陰險、狡詐的黑社會頭目申金龍等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筆法細膩,刻劃細致入微。使通篇故事顯得豐富多彩、連綿曲折、扣人心弦。
當然,本書有些缺點也在所難免。如書中敘述的某些小故事,其情節、發展常能在其他書中見到;有的故事的引入和結局不夠自然;武功的描寫特色不足等。但從總體來看,本書仍不失是一部較好的,耐人尋味的武俠小說。
上一篇:《太極楊舍命偷拳》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太行喋血》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