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蓮花掌》
【本書體例】
李棟、許宗強著。8萬4千字。收入廣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4月版“武林中篇小說選粹”《拳魂》。
為搶救我國傳統武術的寶貴遺產,在全國首屆民間武術觀摩交流大會前夕,一支武術集訓隊來到民間武術運動比較活躍的南疆邊陲雙龍鎮進行巡回表演、交流經驗,以便汲取更多的營養。這天,集訓隊小隊員小虎跟隨幾位老鄉進老山林子“小秋收”,興奮異常,卻不料突遇一只母豹撲來。值此千鈞一發之際,見一人猱身而上,掌斃猛獸,救了小虎一命,卻隨即悄然而走。問幾位老鄉,知此人乃公雞山下獨居的怪漢陳老大。
陳老大的武功引起武術集訓隊的注意,幾次派人致謝,均被陳氏拒絕。后集訓隊教練、小虎義母王蘭自北京趕來,專程拜訪,認出此人即自己失散多年的丈夫麥耿。二人相見,百感交集,互道往事。……
幾十年前,麥耿與另一位叫陳釗的流浪兒一起靠揀煙頭兒、賣煙絲為生,受盡欺侮,但卻秉性正直、嫉惡如仇、見義勇為。二人曾與一位賣糖人小吃的女孩子王蘭英互相幫助,意氣相投,故此三人結拜為師兄妹,一起練武,準備將來為民除害。麥、陳二人也經常幫助蘭英照料有病的爺爺王立峰,深得這位以捏糖人為生的老人的好感。
一個偶然的機會,王立峰老人露出了一身功夫,麥、陳欲拜其為師,正中老人下懷。從此,三個孩子天天跟著老人習武。
原來王立峰當年曾是義和拳的大香堂掌盤師兄,屢歷沙場,并由于擊殺洋人走狗張成禮而與張家結仇。義和拳失敗后,蘭英父母為仇家所害,祖孫二人才躲到南方這座奇榕鎮避禍。
七年過后,三個孩子均長大成人,麥耿長于內功吐納,陳釗長于外家硬功,而王蘭英則長于輕功,各專擅長。并且由于青梅竹馬,麥、陳均偷偷愛上了師姐蘭英。后一經明確,蘭英覺得更傾心于沉穩內向的麥耿,故王立峰又把祖傳秘技傳給麥氏。老人授藝傳德,二徒得益匪淺。
不想,王立峰的行蹤終于被仇人張成禮之子、現任奇榕鎮警察局長張桐仁獲悉。為報殺父之仇,并竊得八卦蓮花掌秘訣,張桐仁暗害了王立峰老人,又逼走了已經成婚的麥耿和王蘭英。此時陳釗也已去陳州謀生。
麥、王隱身陳州,生下一子嘯虎。幾年后張桐仁又調任陳州警備司令部稽查處長,追蹤而來,并利用日本武士設擂比武,想激麥、陳、王等出手,以便借口下手,除去心頭之患。麥、陳不顧個人安危,仗義出手,打死中村雄,為中國人爭了氣,卻被張桐仁追殺。二人逃回家中,正見王蘭英與嘯虎中彈撲地,只得分別逃命他鄉。麥耿卻又中了張桐仁表弟羅遠圃的奸計、暗中失手打死了師弟陳釗。妻子雙亡,又傷師弟,使麥氏極受刺激,從此他改名陳老大,獨居邊鄉,不問世事。
其實王蘭英并未中彈身死。后來她伺機逃走,并誅殺了張桐仁,改名王蘭,走上了一條光明之路。
真相大白,眾人深受感動。麥耿也終于答應出山了。
中篇小說《八卦蓮花掌》為我們敘述了一個催人淚下的武林故事。
老一代武林志士王立峰懷拯救危亡的中華民族之心,參加了抗擊洋人的義和拳,投入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出生入死,奮勇除奸,但卻被賣國求榮的清廷緝拿,又被因公結怨的仇家追殺,隱姓埋名,匿身鄉野。最后終于難免遇害,死于惡勢力的魔掌。這本身便再明確不過地揭示出了一代正義愛國的武林志士的悲慘命運。盡管老人忠心為國,但終究不能為腐朽的統治所容;盡管老人公正無私,但也竟無法被仇人理解、化干戈為玉帛。因此,雖然他身懷絕技,但也只能混跡市井,無法為國效力;雖然他不甘心現實的際遇,但也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未來。當麥耿初試蓮花掌誤傷師弟之后,老人傾吐肺腑之言,勉勵孩子們謹守武德,為國為民,保留住武學秘技這國家民族之寶,承于上代,傳之后世,待太平盛世到來,為民所用。這可以說是老人辛勞奔波一生所凝結的殷切希望。雖然他的這希望往往也不免是物極必反,再來一次義和拳,顯得那樣朦朧,那樣縹緲,但那把這不公不平的世界攪得天翻地覆的遐想,卻充滿了自發的農民反抗的最質樸、也最不可遏制的光輝。這應該說是作品為我們揭示的最基本的主題。
本小說的緣起,與王蘭英、麥耿掙扎著活下去的動因,不外乎圍繞這樣一個主題結構、設置,其中雖穿插了愛情悲歡的散曲,善惡沖突的雷電,以及抵抗異族欺凌的壯志與正氣,但最終還是歸結到了這樣一種現實上來:風雨雖稠,但畢竟云散天晴;征程雖遠,但終于路坦衢通。王立峰老人的命運再也不會重新落到新一代武林志士頭上了。
小說里的人物顯然以麥耿為中心,輔以王蘭英、陳釗、王立峰、張桐仁等,形成了一個既錯蹤復雜、又條分縷析的人際關系網。作者希望把麥耿塑造成為一個深沉內向,極富正義感又工于心計的人物,結果卻稍嫌前者有余而后者不足。小說里似乎缺乏一位運籌惟幄的智謀人物統籌考慮。張桐仁為仇人之子,恣橫于身邊魚肉鄉里,作為闖蕩江湖一生、又有仇家當防的王立峰卻熟視無睹,不思善計脫身,稠繆于未雨,這是一。老人無端遇害而麥、王陳卻懵懂如夢,此其二。隱跡陳州,明知張氏追來,而不另圖良策,此其三。危機四伏,毅然打擂而不先安家眷,此其四。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讓人看了,于忐忑不安、憂形于色之際,每每疑心是作者的強意安排,致憾美中不足。
上一篇:《倚天屠龍記》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八峒烽煙》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