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沸≌f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吳趼人著。十回。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九月上海廣智書局初版,以后世界書局等曾多次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通俗文藝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等都先后重印。
《恨?!芬愿邮伦優楸尘?,寫兩對青年未婚夫妻在戰亂中離散,他們的愛情、幸福被毀滅的悲劇。其大概情節是: 工部主事陳戟臨,廣東南海人,與其妻李氏住北京。其子伯和、仲靄與同鄉商人張鶴亭之女棣華、中表親戚未補實缺的內閣中書王樂天之女娟娟同窗讀書,后訂婚約。義和團起,王攜全家回蘇州原籍,張則只身往上海行商。庚子事變發,伯和送白氏、棣華母女南下避難,半道失散。白氏經不起路途驚擾而病故,棣華由其父接回上海。伯和歷盡艱險,竟發橫財;旋至上海,因壞人勾引,墮落成為乞丐。棣華得訊后,不棄貧賤,堅踐前約,將其接回家中,苦苦相勸,終無成效。伯和幾番離家出走,最后貧病而死。棣華悲傷不已,削發為尼。時留京的戟臨夫婦在戰亂中被害。仲靄料理喪事畢,經父親同年、安肅知縣李灼然推存,到陜西孫觀察處當采辦,收入頗豐。不久,當了巡檢,請假回京,扶父母靈柩南歸。路過蘇州,訪王家,知樂天已故,其妻、女去上海。乃赴滬,尋娟娟母女。一天,見娟娟已為妓女,遂萬念俱灰,即運父母兄長之柩回粵安葬,盡散資財,披發入山。書中雖然描寫兩對青年男女婚煙的悲劇,但著重表現的是棣華與伯和愛情的變遷。
小說所顯示出來的思想意義是比較復雜的。它一方面全力塑造一個恪守“發乎情,止乎禮義”的封建古訓的典型棣華來宣揚封建禮教;另一方面,對棣華大量心理活動的描寫,又表現了 “情”和 “禮” 的矛盾,表現了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愛情的束縛。作者主觀上極力描繪和贊揚棣華不“非禮越分”的德行;而實際上她給讀者的印象卻是一個封建禮教的犧牲品。作品既肯定婚煙應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又認為早訂婚約“是干不得的”,危害非淺。它稱頌“割股療親”的孝行; 可是同時指出這是一種愚蠢的行為,是古人的欺人之談。書中對《紅樓夢》的看法無疑是錯誤的; 但對當時社會上嫖客丑行的揭露和狎邪小說的批判是完全正確的。它雖然沒有正面描寫清朝統治者的腐敗墮落和深入揭發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兇惡殘暴,但也從側面反映了由“王公大臣們招來的”庚子事變給中國人民造成的苦難,并直接展示了洋人到處開槍殺人的罪行。作者對義和團固然仍持一般封建士子的傳統觀點,沒有給予公正的評價,但確也明顯地透露出他們所進行的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對帝國主義的拚死斗爭。因此,小說對我們尚有一定的認識意義。它可以使人們從一個側面看到由帝國主義侵略和清朝統治者的昏庸腐敗所造成的庚子之役中中國社會的動亂景象,并從中了解清末一般身負封建禮教枷鎖的青年女子對待愛情、婚煙的思想、態度及其悲慘命運。
這部作品在藝術上有一定成就。它一問世,即受到許多人的贊揚。如新廣云: “是書獨出新裁,不落窠臼”,“筆墨之妙,無以復加。”(《說小說·恨海》,《月月小說》第三號,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出版)報癖曰: “吾讀《恨?!?,覺其悱惻,咄咄逼人,而萬種之感情,爰薈萃一時,轆轤五內:始而目炯炯注,繼而心怦怦動, 終而淚潸潸墮; 時而廢書長嘆,時而拍案狂呼, 瞬息變遷, 有不期然而然者?!?( 《說小說·恨海》,《月月小說》第六號,光緒三十三年二月出版) 寅半生謂: “區區十回,獨能壓倒一切情書,允推杰構?!枪P是墨,是淚是血,凝成一片。燈下讀此,真覺悲風四起,鬼語啾啾……為之不歡者累日?!?( 《小說閑評》,《游戲世界》第十五期,光緒三十三年六月出版)……這雖不免有些言之過甚,然亦并非全為鑿空之論。小說在藝術上確有它的獨到之處。這除了文字清婉,結構完整、緊湊,題材注意剪裁等優點之外,最大的長處在于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細膩真切,敘景狀物生動如見,富有美學情趣和藝術魅力。如第二回寫棣華母女和伯和主仆一起逃難。伯和與棣華因礙于未婚之禮,不能同居一室,夜間便在客堂打盹,結果受涼生病。棣華一腔愛戀之情,上下翻騰:欲叫他回來,羞于啟口;欲待不叫,又于心不忍。忽然她站起來,“輕輕把白氏推了一推,叫道:‘母親醒醒!’”可是當白氏醒后問她何事,她卻“只是低頭不語”。問急了,她才“向外間一指”,而眼邊不覺已紅成一片……這真是傳神筆墨。接著寫第二天清晨棣華為伯和蓋被一段,欲行不行,行而又怕被母親看見,亦有異曲同工之妙。自第三回起,寫伯和在郎坊失散之后,棣華一路上更是心如轆轤,七上八下,萬斛愁思,千回百轉,未嫁小兒女情懷,歷歷如繪。中國古代小說的特點主要是通過人物的行動和語言展開故事情節,顯示思想性格,很少直接描寫心理活動。從明清才子佳人小說到《紅樓夢》,人物的心理描寫有了明顯增加,但終未成為小說創作的重要手段?!逗藓!肪筒煌耍核鼘τ谂魅斯珡堥θA的描寫絕大部分是心理活動。這在中國小說史上是一個很大的發展和變化。此外,伯和這個蕩子的形象也很突出,他那敗子的氣質、煙鬼的模樣,他那深深陷入邪惡的泥潭而苦苦不能自拔的情狀,都刻畫盡致,真實如生,給人以深刻印象。其他如寫車夫有車夫的性情,鄉人有鄉人聲口;夢境則朦朧恍惚,似真似假;暈厥則虛無縹緲,若存若失:亦可謂描摹入微,情真理切。凡此種種,都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上一篇:《忠烈小五義傳》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
下一篇:《情變》小說簡介|劇情介紹|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