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陸游
秦會之在山東,欲逃歸,舟楫已具,獨懼虜有告者,未敢決。適遇有相識稍厚者,以情告之。虜曰:“何不告監軍?”會之對以不敢。虜曰:“不然!吾國人若一諾公,則身任其責,雖死不憾;若逃而獲,雖欲貸,不敢矣?!彼煊闷溲愿姹O軍。監軍曰:“中丞果欲歸耶?吾契丹亦有逃歸者,多則被疑,安知公歸而南人以為忠也。公若果去,固不必顧我。”會之謝曰:“公若見諾,亦不必問某歸后禍福也。”監軍遂許之。
——《老學庵筆記》
〔注釋〕 秦會之:即秦檜,南宋投降派代表人物。山東:宋代置京東路,轄境相當于今山東省大部分、河南省東北角和江蘇省西北角;金軍占領后改為山東路。 虜:這里指金人。 中丞:秦檜曾任北宋政府御史中丞。 契丹:這里指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后被金軍滅亡,這個監軍應是遼亡后降金的契丹人。
秦檜是我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奸相。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時,秦檜正在朝中任御史中丞,因他曾經發表過激烈的抗金言論,被金軍俘解到了北方,但他一到金朝就賣身投靠女真貴族,成了金太宗之弟撻懶的親信。公元1130年秦檜帶著老婆王氏隨金軍南下山東,從漣水航海到越州,自稱乘隙殺死金軍監視人員,奪船逃回南宋,實在是女真貴族特意放他回來從事投降活動的。本文所記敘的就是當時的實情。全文著墨不多,只用幾段簡短的對話,就把人物的內心活動表現得十分鮮明。秦檜早有逃回南宋之意,卻要事先告訴金人,取得金人的許可;金人本想放走秦檜,卻要在臨行前對他作出種種暗示,甚至說出“安知公歸而南人以為忠也”這樣露骨的話來,這樣看來,秦檜在回到南宋以后所從事的種種投降活動,就都是在與女真貴族默契之下進行的了。所有這些,在本文中都寫得十分生動逼真,讀來令人驚心動魄。
上一篇:《秋水閣記·〔清〕錢謙益》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秦淮河房·〔明〕張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