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沈括
李學士世衡喜藏書,有一晉人墨跡,在其子緒處,長安石從事嘗從李君借去,竊摹一本,以獻文潞公,以為真跡。一日潞公會客,出書畫,而李在坐,一見此帖,驚曰:“此帖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歸,取驗之,乃知潞公所收為摹本;李方知為石君所傳,具以白潞公,而坐客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跡,而以李所收為摹本。李乃嘆曰:“彼眾我寡,豈復可伸,今日方知身孤寒。”
——《夢溪補筆談》
〔注釋〕 學士:古代封建王朝掌管文學撰述的官員。 從事:地方軍政長官延用的助理人員。 文潞公:文彥博,北宋大臣,歷仕四朝,任將相五十年,封潞國公。
偽造古書畫是一門學問,鑒定古書畫的真偽是一門更大的學問。高明的鑒定者,除了勤學苦練之外,還得具備更多的條件:首先他得是個收藏家,有廣泛接觸古書畫的機會;其次他自己還得是個書畫家,下過一番描摹古書畫的功夫:如此收藏,創作、鑒定三者結合起來,方能取得預期的成功。那種以勢壓人或是以眾壓人的所謂鑒定,是決然得不出正確結論來的。《夢溪補筆談》所記下的這則故事,從反面給了我們以有益的啟示。
上一篇:《李三老·〔明〕馮夢龍》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姬傳·〔清〕侯方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