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
碣石:山名,即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竦峙:高高地挺立。星漢:銀河。幸甚至哉:慶幸得很,好極了。幸:慶幸之至,極點。
【鑒賞導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縣(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家學,建安文學的創始人之一。這首詩是作者北征烏桓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大海一樣難以平靜。作者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里,于是,借著大海的形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氣勢宏大、意境雄奇的作品,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他的博大胸襟,抒發了他的英雄氣概。
【鑒賞】
這首詩是曹操詩作中的名篇,寫于建安二年(207)北征烏桓途中。作者通過描寫滄海的景象,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宏偉抱負。
詩的開頭兩句,交待了觀覽大海的地點和方位,直陳其事,語言樸實無華。接下來六句,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繪登上碣石山所見到的壯闊景觀:秋風吹拂下的大海水波動蕩;海邊的山島聳立,氣勢非凡;山上山下草木茂盛、生機盎然,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是實景描寫,不僅寫出了大海變化萬千的特點,而且逼真地展現出了大海洶涌澎湃、波瀾壯闊的氣勢,其間又有山島、草木的烘托點染,使人感覺到大海不僅浩瀚壯闊,而且美麗多姿,洋溢著詩人一統天下的強烈愿望。再下來四句,作者突發奇想:日夜交替運行的太陽和月亮,仿佛就行走在大海之中,星光燦爛的銀河也好像出自于大海的懷抱。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沒日月星辰的氣概,這是寫虛景,也是詩人感情發展的高潮。詩人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浪漫主義的色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軍事家的不凡的氣度相一致,讓人讀其詩如見其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也成了千古流傳吟誦的名句。
這是一首樂府詩,作者借樂府舊題,抒寫情志。結尾兩句,和樂吟唱,瑯瑯上口,鏗鏘悅耳。
【鑒賞要點】
[1]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2]寓情于景,借景抒情。[3]想象豐富奇特。[4]意境開闊氣勢雄渾。
上一篇:【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
下一篇:【唐】王維《觀獵》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