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曉渡·潘高
潮長波平岸,烏啼月滿街。
一聲孤棹響,殘夢落清淮。
這是一首描寫金陵(今南京)秦淮河景色的絕句。作者潘高是清初詩人,據說作此詩時金陵詩社諸名流都在,人人以《秦淮曉渡》為題賦詩,一爭優劣。當潘高出示此作后眾人皆斂手嘆服,一致推為絕唱。這首詩寫得極短,只用了淡淡幾筆便勾畫出一幅動人的秦淮曉渡圖,情意綿邈,韻味悠然。
詩的前兩句扣住了題目上的“曉”字,為后面描寫渡船創造了一個特有的環境。清晨的河面霧氣很重,遠處境況朦朧不清,只看見腳下河水漫長上來,與岸沿相平,由此可知河水正漲早潮。第一句從岸邊落筆,寫出了凌晨的河面景象,用墨精煉。下一句寫岸上的景色。殘月未隱,清輝滿街,街上寂靜無人。只有棲在樹頭的烏鴉偶爾發出幾聲啼鳴,烏鴉的叫聲更增加了街面的冷落氣氛。此時整個金陵城都還在沉睡當中。這一句借岸上的空寂來表現環境的寧靜,一個“曉”字已呼之欲出。
詩的后兩句扣住了題目上的“渡”字。詩人從槳聲著筆,獨具慧眼。因為清晨的聲音是最有穿透力和表現力的。“一聲”不夠再綴以“響”字,生動地描繪出船槳劃碎河面寧靜的那一瞬間的情景。槳聲傳送得很遠很遠,回蕩在空寂的水面上,具有特殊的渲染氣氛的效果。句中的“孤”字并不是重復詞,它描繪的是一只孤舟獨自在河面上漂流。如果聯想到這里曾是六朝舊都所在地,聯想到詩人剛剛經歷過的明清鼎革的動亂,“孤”字所蘊含的意義就異常豐富、深刻了。末句是全篇的點睛之語,“殘夢落清淮”。“殘夢”是被槳聲驚醒的,誰的殘夢呢?詩人的,也是秦淮河的。詩人的殘夢是興亡的演變和歷史的重溫,秦淮河的殘夢則是消散的晨霧和天邊的淡月,它們合而為一了。“落”字更是千錘百煉,精湛無比,將無形的夢幻形象化了,一方面表現了殘夜的消失和拂曉的來臨,與前三句的描寫相呼應;另一方面遐想與現實在這里交匯,此起彼落,體現了一種感情上的跌宕和對比,情感與景物完全融合不分了。
沈德潛評價潘高的詩說“絕無雕飾而自然合度”,確為中的之言。
上一篇:遣興(二十四首選一)·袁枚
下一篇:遣興·陳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