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鄭燮是清代中葉著名的詩人和藝術(shù)家,素有詩、書、畫“三絕”之目。這首《竹石》,即為題詠竹石圖之作。它側(cè)重寫竹,兼及于石。大意說,竹子緊緊地咬定青山,毫不放松,這是因為它原本就扎根在巖石的破縫當(dāng)中;它經(jīng)歷過自然界的千磨萬擊反而更加堅勁,任憑你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fēng)!
這首詩的語言十分通俗曉暢,但它的意義卻非常深刻宏遠。詩歌描寫的是竹子,贊頌的卻是人。寫竹子“堅勁”,也就是寫人的堅韌勁拔。詩中以屹立的青山、堅硬的巖石為背景和基礎(chǔ),說竹子“咬定青山”,“立根”于“破巖”,經(jīng)得起“千磨萬擊”,受得住四面狂風(fēng),即象征著一個人不怕社會上和生活中的種種艱難困苦和排擠打擊。可以說,這首詩通過詠竹,塑造了一個百折不撓,頂天立地的精神強者的形象。它的立意構(gòu)思,同明代于謙的《石灰吟》頗有相通之處。
竹子在古代與梅、蘭、菊一起被人們譽為“四君子”。在它的身上,具有許多的美好品德。這些品德,通常主要是指凌云沖霄的進取精神,虛心善待的謙遜態(tài)度,并兼?zhèn)涿贰⑻m、菊諸物的“清高”、“幽潔”、“隱逸”等高風(fēng)亮節(jié)。而鄭燮這首詩,則著重寫竹子的“堅勁”,賦之以又一種美德。這在他的另一首題畫竹詩“秋風(fēng)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場”中,也有著類似的表現(xiàn)。由此可見,鄭燮對于竹,是尤其看重和推崇其堅勁這一面的。
鄭燮之所以如此推崇竹子的“堅勁”,恐怕同他個人的性格有關(guān)。他生性正直倔強,同情勞動人民,不怕達官權(quán)貴。早年在山東濰縣做知縣時,他就曾在一幅送給山東巡撫的竹畫上題過這樣四句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從中即反映出關(guān)心民生疾苦,愿意為老百姓做些好事的進步思想。任職期間,遇到災(zāi)荒年頭,他為民請命,力爭賑濟,所請不獲允,便毅然拂袖而歸。晚年他寄居揚州,生計艱難,靠寫字作畫,糊口謀生。他是當(dāng)時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這個“怪”,恐怕就包含倔強不屈的堅勁性格在內(nèi)。因此,我們可以說,竹子的“堅勁”,其實也是他個人性格的生動寫照。
上一篇:施閏章《舟中立秋》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吳偉業(yè)《追悼》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