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之奧
【原文】
道者,萬物之奧,
善人之寶[1],
不善人之所保[寶]。
美言可以市尊[2],
美行可以加人[3]。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4],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5],
不如坐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
不曰[有]求以得[6],
有罪以免邪?
故為天下貴。
【注釋】
[1]寶:法寶。
[2]市:市場,交易,交換。
[3]加人:有益于人。
[4]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之謂。
[5]拱璧以先駟馬:古代的獻禮,輕物在先,重物在后,故有此句。
[6]求以得:有求必得。
【譯文】
道是萬物的主宰,
善人的法寶,
不善的人也用之保全自己。
美好的語言可以換來別人對你的尊重,
高尚的品行可以有益于人。
人群中那些不善的人,哪能拋棄他們呢?
所以立天子、置三卿,
縱然有拱抱的寶璧在先,駟馬隨后的獻禮,
還不如獻上清靜無為的道。
古人為什么貴重道呢?
不是說有求的可以得到,
有罪的可以幸免嗎?
所以道為天下人所珍視。
【解析】
上一章老子講述了大國和小國的關系及他們應持有的謙和態度,這一章老子主要闡述道的寶貴和修道所應堅守的正確目的。講道的寶貴,老子重提道的屬性和功用: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本源,是貯藏萬物的庇護之所,它時刻在保佑著天地萬物;道是世界物質中未被感知的存在,對萬物一視同仁,它評價萬物不把萬物的過去行為作為評價標準,而是把現行和將來的行為作為評價標準;因此,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當他體悟了道掌握了道的理念精髓之后,道都是極其珍貴的寶物,同樣在保全人的平安上發揮作用。
“道”為什么是寶貴的呢?因為它不僅是善者的寶物,同時也時時刻刻在保佑著不善之人。不善者還能成為人,正是由于“道”在保佑著他們。這里必須強調一點,我們所說的善和不善不是普通意義上善良和不善良,而是得道和未得道的意思。
美好的言論可以博取尊敬,美好的行為可以被人看重,不善之人怎么可以拋棄呢?所以位于天子,設置三卿,雖然可以先進奉拱璧,再獻駟馬,供奉上天,但還不如用“道”來進奉上天,即去愛不善之人。
上一章講的是大國對小國的“謙”,大小國之間也應“謙”,這一章是講高貴的人,對不善之人也該以“謙”字為道。真正的奉天不是拱玉璧、獻駟馬,而是要人“道”以愛人,謙以下人。“謙”,就是要克服人對自我的仗恃心,此心不除,不可能公正視人視物,當每有事發之時,就會被仗恃心蒙了眼睛,從而喪失了體認道的機會。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是講道的平等待人,也不是毫無原則地對待,也有獎有懲。道對人的獎懲體現在道為人類設立了天子和三公上,天子和三公代表道去管理天下的百姓,去懲惡揚善。“加人”,即增加人口,指子孫繁盛。“三公”,古時地位僅次于帝王的三位官員稱三公。周代多指太師、太傅、太保而言。對此段之理解古今注家人言人殊,有人認為:“立天子,置三公”是說人有美言尊行可至為天子、三公。有人認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是說不善之人,也沒有理由去拋棄他們。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有]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是再次重提道之寶貴,并明確指出修道要有正確的修道目的。為了讓人能了解道之寶貴程度,老子以帝王之尊的儀象來與得道相比,說即使得到了帝王之尊的地位,也不如靜坐悟道。為了說明修道的正確目的,老子以古人對道的珍貴是珍貴其哪一方面,來說明修道的正確目的是什么。“拱璧”,兩手捧著璧玉。“駟馬”,四匹馬拉的車。前有人拱璧導引,后為自乘四匹馬拉的車,是春秋之際帝王出行的儀仗。“坐進”,靜坐以領悟。“求以得”,求取得到,這里指求取得到對道的理念的深層認識。“有罪以免”,指悟道后按道行事可以免除以往的罪過。古時的人為什么貴重這個“道”?不就是因為所求可得,有罪可以避免嗎?所以,“道”為天下所貴是不難理解的。
老子的這一思想對我們依然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我們作為萬物的靈長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我們擁有聰慧的頭腦和靈活的四肢,這應該作為我們成為高貴的人的條件,高貴的人具備謙和的道德品質,對周圍的人不分好壞一視同仁,決不因某些人的低劣而鄙視他們,但我們很難做到這一點,與此相反,我們常常會因某人曾有過劣跡而鄙棄他,而大道卻不這么做,它對任何人都是仁慈的,對不善之人也同樣加以保護。我們應該學習大道,并做到和大道同步,對世間之物不分貴賤一視同仁。
經商之道
布盧明代爾的生意經
不同的人們有不同的需求,如果隨大流,就意味著往絕路上趕。于是,不少公司把顧客適當地分成了許多階層,然后針對他們的不同需要來提供適合他們胃口的產品和服務。這種做法不但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而且同時可以增加公司的利潤。
布盧明代爾就是一個在這方面表現突出的例子。該公司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它所開辦的時裝用品專賣店中的每一個專賣店都為顧客提供某種特別的服務,或是為迎合某種特別的顧客而專門設立。旁氏公司也是通過采取類似的戰略而在化妝品市場上扶搖直上的。《福布斯》雜志在形容該公司董事長拉爾夫·沃德的戰略時說:“雖然他完全可以玩100萬美元的大型促銷游戲,但他卻偏偏要到小市場上去捕捉那些正在‘打瞌睡’的競爭者。”例如,他在1987年推出的瑞夫燙發劑和壟斷了4000萬美元市場的吉列公司推出的托尼燙發劑一決高低。沃德自豪地說:“這個市場已經沉寂多年了,繼我們推出這種新產品以來,它已經成為每年可盈利1億美元的大市場了!”接著,他進一步把各產品部門獨立起來,以便加速產品的發展與更新,擴張其市場的活動范圍。這是消費品業極其少見的一個戰略。
這些公司就通過針對性的特別服務越做越強。
上一篇:道德經全集《第六十九章·哀者勝矣》釋義
下一篇:道德經全集《第六十五章·善為道者》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