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楚臺風,庾樓月,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可惜風流總閑卻。當初謾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夢闌時,酒醒后,思量著。
【注釋】
寒砧:指搗衣石。舊有秋夜搗衣遠寄征人的習俗,故稱。楚臺風:指肅爽秋風。宋玉《風賦》有這樣的句子:“楚王游于蘭臺,有風颯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庾樓月:指皎潔的明月。《世說新語·容止》云:“晉庾亮在武昌,與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樓,據胡床詠謔。”擔閣:即耽擱。華表語:指約定回歸日期的話。《續搜神記》云:“遼東城門有華表柱,有白鶴集其上,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來歸;城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此處特指離家歸來。秦樓約:指與年輕女子的密情私約。秦樓,語出《漢樂府·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本指美女羅敷居處,后泛指貌美青年女子居處。
【鑒賞】
此詞為寫游宦之苦的作品,充分表達了作者官場失意后的思想感情。
上闋寓情于景。通過描寫深秋景色寄托對舊日快樂時光的回憶與向往。寒砧聲聲,畫角陣陣,在寒秋之夜響起,叩擊著倦游旅客的心房。東歸燕、南來雁,或從海上去,或向沙頭落,各得其所。此二句恰當運用比興手法,引出抒情主人公對歡樂過去的深情,“思歸”的意愿溢于言表:“楚臺風,庾樓月,宛如昨。”
下闋轉入對自我宦海人生的感慨和反思。“無奈”三句語言質樸明了,直抒胸臆。連用兩個“無奈”,以表深切的喟嘆與痛悔。“當初”二句既是對痛悔的具體表述,更是對仕途人生的深深失望。結尾三句節奏鏗鏘,言盡意不盡,余味幽遠。
楊慎在《詞品》中對此詞亦有感慨:“荊公此詞,大有感慨,大有見道語,既勘破乃爾,何執拗新法,鏟滅正人哉?”對王安石頗有微詞。對此詞藝術上的成就,前人頗多贊詞。沈際飛在《草堂詩余正集》中認為:“媚出于老,流動出于整齊,其筆墨自不可議。”黃蓼園在《蓼園詞選》中說這首詞“意致清迥,悠然有出塵之致”
上一篇:張先《千秋歲·數聲鶗鴂》宋詞賞析
下一篇:張先《青門引·春思》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