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熙·冬青花》全詩閱讀答案|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林景熙
冬青花,花時一日腸九折。
隔江風雨晴影空,五月深山護微雪。
石根云氣龍所藏,尋常螻蟻不敢穴。
移來此種非人間,曾識萬年觴底月。
蜀魂飛繞百鳥臣,夜半一聲山竹裂。
林景熙是宋朝的遺民,每于詩中寄托故國之思,多凄愴之音。
冬青樹,漢朝的宮殿與宋朝諸帝的陵墓都種植它。這詩以冬青花為題,有它的特殊意義。宋亡后,河西僧札木揚喇勒智發掘南宋諸帝的陵墓,林景熙、唐玨、鄭宗仁、謝翱等收其遺骨,裝在以文木做的柜子里,葬于會稽(今浙江紹興)山中,又從宋帝殿移來冬青樹植其上,以為標志。林景熙還寫了《夢中作四首》,唐玨也寫了一篇《冬青行》,俱詠此事。
“冬青花,花時一日腸九折。”這詩名為詠冬青花,實則傷悼宋帝遺骨,所以見到冬青花而一日腸九折。司馬遷《報任安書》云:“腸一日而九回。”“腸九折”即“腸九回”之意,言悲痛已極。
“隔江風雨晴影空,五月深山護微雪。”“隔江”,指宋故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從埋骨的會稽來說,與臨安隔了一條錢塘江。那里已淪入元軍之手,所以說風雨如晦,陰沉沉的,連一點晴的影子也沒有。“五月”是冬青花盛開的時候,花小色白,故以“微雪”代之。“深一山”,指宋帝埋骨的會稽山。這兩句所描寫的景色,有黑暗與光明之分,從而寄托了作者憎愛的感情。
“石根云氣龍所藏,尋常螻蟻不敢穴。”“龍”,君象,埋的是宋帝遺骨,故云“龍所藏”。石為云根,因云觸石而出,又其下藏著龍,而《易》有“云從龍”之語,故云“石根云氣”。“螻”,即螻蛄,與螞蟻同為微賤之物,它們都不敢在這地方穴居,從而表示了作者對宋帝的尊敬。
“移來此種非人間,曾識萬年觴底月。”厲鶚《宋詩紀事》引陶宗儀《輟耕錄》云:“唐(玨)葬骨后,又于宋帝殿掘冬青樹植所函土堆上。”正因為冬青樹是從宋帝殿移來,故云“此種非人間”,“萬年觴”,指御用的酒杯,祝天子萬壽無疆之詞。語本班超上漢明帝疏:“竊冀未便僵仆,目見西域平定、陛下舉萬年之觴。”
“蜀魂飛繞百鳥臣,夜半一聲山竹裂。”“蜀魂”,指杜鵑,相傳它為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所生之子,寄在百鳥巢中,百鳥代為哺育,若臣之于君,故云“百鳥臣”。杜甫有《杜鵑》詩,其中寫它“生子百鳥巢,百鳥不敢嗔,仍為其子,禮若奉至尊”,就是根據傳說的,但于中有寄托,只是借詠杜鵑為名而已。這里又寄托了什么呢?“蜀魂”,隱喻宋帝的魂,“百鳥臣”,隱喻宋遺民如林景熙者向他稱臣,不以國亡變心,也就是對元朝的不屈,表示了懔若秋霜的氣節。杜宇本為蜀主,后失位,故為其魂所化的杜鵑,鳴聲極哀。“夜半”,深夜,隱喻元朝的黑暗。杜鵑叫一聲,山竹為裂,表明它怨恨到了極點,這不就是宋帝對元朝所抱的態度么?林景熙既為宋盡臣節,那他也必然恨宋帝之所恨。唐玨的《冬青行》云:“上有鳳巢下龍穴。君不見犬之年,羊之月,霹靂一聲天地裂。”表示了與林景熙同樣的思想感情。
中國詩歌的傳統寫法有所謂“賦”、“比”、“興”。其中比、興更為廣泛地被歷代詩人采用著。《冬青花》這首詩是用的興體。興乃托事于物,故其事隱。《冬青花》是有它的本事的,不明乎此,就無法理解它。本事中史實與人結合在一起,所以要知人論世。這首詩給了讀者鮮明的形象,一切圍繞冬青花并從而展開去加以描繪。諸如寫冬青花長在深山里,開著雪一般的白花,這里與隔江的滿天風雨,成了清濁不同的兩個世界。貼近冬青花的石根底下有龍藏著,并且這花不是從人間來,它曾與萬年觴有著深厚的因緣。杜鵑鳥又經常圍繞它飛鳴,聲裂山竹。在這些鮮明形象的背后,都實有所指,是詞在此而意在彼的。冬青花本是很普通的花木,可是借著它寄托了深刻的意思,誠如《文心雕龍·比興》所說:“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注〕札木揚喇勒智:原作楊璉真伽,今依《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續資治通鑒》,惟后書“札”作“嘉”為稍異耳。《夢中作四首》:周密《癸辛雜識》、陶宗儀《輟耕錄》皆以為唐玨作,而《宋詩鈔》載于林景熙詩中,《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以屬之林景熙。今從后說。唐玨:參加收葬宋帝遺骨之一人,《輟耕錄》以主謀者歸之,故把他作為代表。
上一篇:《杜荀鶴·再經胡城縣》全詩閱讀答案|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翰·涼州詞》全詩閱讀答案|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