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者宜各自知所短,用人者宜各因其所長;勿以師儒治郡國,勿以方面之材責師儒;非禮用之殊途,乃因材之難強也。若乃志伊學顏之君子,固以內圣外王為準鵠,夫何本末偏枯之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清·魏源 《默觚·治篇》,知人善任類名言句子
學習各家學說的人應當各自知道自己的不足, 使用別人的人應當根據對方的優點; 不要用教書的先生去治理國家, 不要以各方面的才能去要求教書先生; 不是禮儀與具體使用不一樣, 而是因為人才難以要求做到面面俱到。 如果立志向伊尹、 顏回學習的君子, 本來就將做圣人兼有王位以推行天道作為目的, 那么怎么會有主次失調的現象呢?
上一篇:《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之長,辟(避)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惟盡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己之所長而后能收人之長;不然,但取己所明而己,但取己所近而己.》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