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樹倒猢猻散》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語:樹倒猢猻散
拼音:shù dǎo hú sūn sàn
猢猻,猴子。比喻主事人或者當靠山的人一垮,其他的人就潰散了。例如
知縣太太:“對了,大家都知道,昨天夜里的事,如果沒有張先生在此地,大人的性命難保。一朝天子一朝臣,知縣大人一完蛋,諸位局長還不是樹倒猢猻散?”(陳白塵《升官圖》1幕2場)
曾思懿:“反正這個家早已不成一個家、‘樹倒猢猻散’,房子一賣,你帶你的兒子媳婦一齊去過也好,或者帶你的寶貝愫妹妹過也好,我一個人到城外尼姑庵一進。帶發修行,四大皆空。”(曹禺《北京人》1幕)
可見生前已如此了,何況一朝身死,樹倒猢猻散,殘花嫩蕊盡多零落于他人之手。(《二刻拍案驚奇》卷34)
上一篇:歇后語《柳條穿王八,一條枝上的貨》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下一篇:歇后語《樹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