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 江楓
【原文】: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原文作者】:劉長卿
【鑒賞】:
唐代詩人劉長卿寫山水詩很有特色。這首詩是寫他在旅途中投宿于山野人家的見聞,每句詩都是一幅畫。
“日暮蒼山遠”。天色已晚,暮色蒼茫,望前面青山,遠在天際,擺在旅人面前的是一條漫長而崎嶇的山路。一個“遠”字,寫出蒼山之遠,同時,也透露出詩人旅途上寂寞勞累的情況和急于投宿的心情。
深山之中,地遠人稀,哪里有人家呢?走啊走啊,終于發現遠處似乎有一座房屋。于是,讀者的視線跟隨著詩人指引的方向望去,眼前出現又一幅圖畫:。天寒白屋貧”。果然在這荒僻寒冷的山坳里,有一個孤零零的茅屋躺在那里,那茅屋的簡陋破舊,不禁使人深深感到這山戶人家的貧窮。(白屋:平民所住的屋子,柱、框沒有彩漆,所以叫“白屋”。)
這二句詩在寫作方法上都是采用“加重一層”的寫法,以增加詩句的層次和加重詩句的份量,使詩的意味更深更濃。如上句:漫長的山路本來已經使人夠苦的了,又眼看日暮,就更加重了旅人凄惶不安的心情。下句:簡陋的茅屋本來已夠使人產生貧窮的印象,又逢寒冬時節,就使人更深地感受到這戶人家生計的艱苦了。當然,盡管房屋這樣簡陋,對于旅人來說,總算找到了一個投宿之所。
后兩句詩描寫借宿山家、主人夜歸的情景:“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黑沉沉的夜幕已經籠罩大地,日暮時是一派天寒欲雪的景象,而此時已經風雪交加。這時,我們的詩人也已經宿在“白屋”之中,他還沒有進入睡鄉,忽聽得柴門外狗叫起來。狗叫是具有山區生活特點的細節描寫,山村人一般都用狗看門。深夜狗叫,突然打破寂靜的氣氛,給人一種異樣而又親切的感覺。這時詩人猜測,大概是戶主回來了。果然不錯,正是這“白屋”主人冒著漫天風雪,深夜歸來了。
詩寫到這里就結束了,而主人風雪夜歸的場面,卻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喚起人們豐富的聯想。荒寒的山,漫天的風雪,一貧如洗的茅屋,為生計奔波、深夜方歸的人……詩人雖沒有直接抒發一句感慨,而他的心情不言自明,可想而知了。
前人說劉長卿的詩,情味“細淡”,要慢慢品味才能體會出味兒來。這首詩,詩中有畫,畫外見情,正是他的本色。
上一篇:《逢入京使》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遣懷》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