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澗
作者: 吳惠娟
【原文】: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原文作者】:韋應物
【鑒賞】:
據說宋代的畫院曾以“野渡無人舟自橫”為題請畫師繪畫。畫師們紛紛施展自己的藝術表現才干,畫出了自己認為最能表現此詩內在意蘊的畫面。其中一幅,畫了一只小船,橫在岸邊,一位船夫口吹笛子,一付悠然自得的神態。評者認為江邊無人渡江,船夫才能悠悠然吹笛逍遙。那么,這名句出自何處呢?原來是唐代韋應物寫的小詩《滁州西澗》的最后一句。
滁州,今安徽滁縣,西澗在城西,俗名上馬河,這首詩是詠西澗在春天晚潮時雨中的景物的。
第一、二句是寫詩人近處看到的景象,大意是說我來到西澗,特別喜愛生長在西澗邊幽深茂密的小草和樹叢深處黃鶯鳥婉轉的啼叫。“獨”是僅、只的意思,“憐”是喜愛。“黃鸝”就是黃鶯。“深樹”是指樹葉繁盛的地方。這兩句寫得風景如畫。寫法是從詩人的視角出發,從下到上。畫面的色彩感很強,草綠,樹青,并且點綴著黃色的鳥羽。再加上動聽的鶯叫,顯得有聲有色。
第三、四句是寫詩人平望到的景象。詩中說,傍晚下雨,本來就上漲的春潮此時漲得更急了。荒江渡口,不見人影,只有一葉小舟悠閑地橫在水面上。見此描繪,我們仿佛聽到了雨聲和潮聲。
這首詩先以“幽草”、“深樹”,寫環境的幽靜,而在幽靜之中,又寫了許多充滿生命活力的景象,澗邊幽草在生長萌發著;深樹里的黃鶯在鳴叫著。“春潮帶雨晚來急”,不僅給畫面增添了一層雨中景象,還寫出了詩人流連忘返,陶醉在大自然中恬然自適的情態。在這幅生機勃勃的畫面上,詩人最后加上“野渡無人舟自橫”一筆,是很有意思的,他特別標明“無人”。一般說來,無人的境界總是空寥寂寞的,而這首詩中的無人之境卻能與其他景物和諧地構成一種“幽靜”而又有生趣的畫境,別有一番意趣,這正是詩人所喜愛的。
上一篇:《溪興》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滕王閣詩》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