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潯陽望廬山
作者: 徐楓
【原文】: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原文作者】:孟浩然
【鑒賞】:
這首詩寫詩人在潯陽江邊遙望廬山美景時的感受,有一種天然空靈的情趣。
一、二兩句的意思是說:自己揚起船帆,在江上漂流了幾千里,連一座有名的山都沒有看到。“掛席”,揚帆的意思。
三、四兩句說:自己來到潯陽城邊泊船休息,偶一抬頭,哇,好美麗的廬山,好巍峨的香爐峰,突然在眼前出現(xiàn)了!“潯陽”,在今江西省九江市,“香爐峰”,在廬山東南,孤峰秀起,是廬山中最有名的山峰之一。詩人一路上渴望尋找名山,卻不料在停船泊舟的時候見到了,那份意外的驚喜,便通過“始見”二字,悄悄傳遞了出來。
詩的下半首因景寫情,抒發(fā)了一種超然悠遠的情思。東晉時候,有一位高僧慧遠,很愛廬山美景。刺史桓伊特地為他在廬山山麓建造了一座“東林精舍”。《高僧傳》記有他的事跡。“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詩人說,我曾經(jīng)讀過慧遠和尚的傳記,心中也一直在追慕著他那高蹈出塵的行蹤呢!
當詩人沉浸在對這位古代高僧的遐想中時,暮色悄悄降臨了。在夕陽的余輝里,詩人仿佛隱隱約約聽到了從古寺中傳出來的陣陣晚鐘聲。鐘聲低低地響著,余音裊裊。東林精舍近在眼前,可是遠公早就去世了。人去寺空,只聞鐘鳴,心中不禁興起一種無端的悵惘。“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空聞”二字,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淡淡失落的意緒和清空悠遠的意境。
這首詩寫景清淡,寫情也很自然,毫不費力,淡雅清空,悠然神遠,歷來為人稱道。
上一篇:《晚春》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暮春歸故山草堂》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