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晁卿衡
作者: 劉亞卿
【原文】: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
【原文作者】:李白
【鑒賞】:
這是一首悼念友人不幸遇難的詩,全詩充滿了對友人真摯而深沉的哀悼之情。
第一句說日本朋友晁衡辭別了唐朝京都長安。“晁衡”,又作朝衡,原名阿倍仲麻呂,唐開元五年(717)隨日本遣唐使團來中國求學,學成后留在唐朝廷內作官。“卿”,是官職的代稱。
第二句描寫晁衡乘坐的船在蓬萊島附近的海面上揚帆航行的情景。作者用征帆一片來形容,十分妥貼傳神,并為即將發生的海難埋下了伏筆。試想,在蒼茫的大海上,一葉孤舟在風浪中漂泊,那是何等令人心懸。“蓬壺”,即蓬萊山、方壺山,傳說是東方大海中的仙山。
第三句詩人用明月沉淪于大海來比喻晁衡遇到海難不幸喪身。把晁衡比作明月,以象征其品德如同皓月一樣高潔,寫得意深情長,反映了作者對亡友的高度評價。第四句說白色的愁云籠罩著蒼梧山,著力渲染了天人同悲的哀慟情景。蒼梧,山名,相傳在江蘇東海縣東北海上,又名郁洲山。
這首詩十分藝術地表達了李白聽到摯友晁衡意外身亡消息后的悲痛之情。作者在這首悼亡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聯想和比喻,寓情于景,借物抒情,達到了一種很高的藝術境界,使讀者受到強烈感染。
據歷史記載,晁衡在這次海難中并未溺死,他漂泊至安南,不久又回到了長安。我們可以想見李白遇到大難不死的晁衡時,會是何等的高興啊!
上一篇:《哭宣城善釀紀叟》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唐太宗》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