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炭翁
作者: 陸永工
【原文】: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上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原文作者】:白居易
【鑒賞】:
這首詩,通過對一位賣炭翁不幸遭遇的描寫,揭露了封建統治者殘酷掠奪人民的罪惡行徑。
詩的前八句描寫賣炭翁生活的艱辛。他一貧如洗,缺衣少食。他去賣炭,是為了維持最起碼的生活需求。他所從事的勞動也是艱苦繁重的,他準備出賣的炭,是用自己上山砍來的柴燒制的。長年累月的煙薰火燎,在他的雙手和臉上都留下了顯著的痕跡。
詩人對賣炭翁,除了注意從肖像、動作上去描寫外,還注意摹繪其心聲。其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兩句準確地把握住了老翁心理。在天寒地冷時希望天再冷些,這想法已經是很特別了,更何況是在身上只著單衣一件的時候來“愿天寒”。這兩句,既突出了賣炭翁生活的困窘程度,又把他渴望通過多賺幾文錢來擺脫困境的迫切心情,寫得曲曲入微。
詩的中間四句描寫天降大雪,賣炭翁把炭拉進城去。顯然,天越冷,炭價就越高。這里寫他的一系列行動,都是緊接著“夜來城外一尺雪”之后進行的,足見他是特意選擇了這一很可能是等待已久的時機來出賣自己的勞動成果的。在這車炭上,凝聚著他的多少希望!
最后八句描寫炭被“宮使”(即太監)用低價強行買去。詩中說:兩個宮使,一穿黃衣,一穿白衫,騎馬過來,手里拿著皇家的文書,嘴里念著皇家的命令,要老漢回車向北行,把炭拉進皇宮。他們只付給賣炭翁半匹(即二丈)紗和一丈綾,作為整整一車重達千斤的炭的代價。
這種以低價強購貨物的手段,使賣炭翁翹首等待并且眼看就要實現的希望在剎那間成了泡影。盡管作者寫到這里就把筆擱下,但讀者自可想象到賣炭翁此刻心情的痛苦,自會為他的悲慘遭遇流下同情的淚水。
這種以低價強購貨物的行為,就是當時封建統治者實行的“宮市”制度,也就是皇宮需要物品,宦官到市上去隨意勒索掠奪。詩人深感官市制度對老百姓造成的痛苦的深重,就以賣炭翁的遭遇為典型事例,做詩進行諷諭。字里行間,表現出詩人對這一弊政的深惡痛絕和對人民的一片惻隱胸懷。這在當時是需要勇氣的。
全詩結構清晰,敘事有序,語言通俗易懂,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
上一篇:《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南園(尋章摘句老雕蟲)》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