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賞析·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澠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唐詩的歌法已經(jīng)失傳了,但是有一首唐詩,至今仍在演唱,雖然它的曲譜已經(jīng)不是唐人之舊,但傳唱一千多年,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這首詩,就是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
詩是為送別一位朋友出使安西而作。“元二”,本名叫“元常”,因排行第二,所以稱“元二”。唐人常常以排行(古人稱為“行第”)稱呼,其實(shí),就是現(xiàn)在稱呼的“老幾”,“元二”,就是“元老二”。有時候,還把行第夾在姓名中間,比如杜甫排行第二,有時就會被稱作“杜二甫”。比如李白就有《魯郡東門送杜二甫》詩。這種排行,有時是大排列,即表、堂兄弟(甚至姊妹)一起排,所以有時行第會有好幾十,如杜甫有詩《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可見高適排行三十五,岑參排行二十七,這當(dāng)然是大排列。因?yàn)樘迫说倪@種稱謂習(xí)慣,有時候只有姓和排行,如這首詩中的“元二”,再比如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中的“衛(wèi)八”,因?yàn)槭÷粤嗣@些人究竟是誰,有時就搞不清楚了(岑仲勉有《唐人行第考》一書,可以參看)。
做官的人出使公干,本來是很平常的事,就像今天的人常常會出差一樣。送別的詩也就不少,好的也多,但是都沒有這一首那么打動人心。有一個原因,是元二出使的地方比較特別——安西。
安西在今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qū)庫車縣,唐代在此設(shè)安西都護(hù)府。那個時候,這里就是大漠窮邊了。所以這次送別,就多了一點(diǎn)蒼涼悲壯的意味。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點(diǎn)明了送別的地點(diǎn)是“渭城”。渭城,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北,渭水北岸。秦置咸陽縣,漢代改稱渭城縣。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說“渭城已遠(yuǎn)波聲小”,說的也就是這個地方。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勸”字,在現(xiàn)代漢語中是“規(guī)勸”的意思,帶有貶義,但在古漢語中卻是“勉勵”“鼓勵”的意思,略帶褒義。所以“勸酒”和“勸架”不一樣。“勸架”是勸人不要打架,而“勸酒”不是勸人不要喝酒,反而是勸人喝的意思。“勸”字在這里保留了古義。
為什么要勸朋友再喝干這一杯酒呢?因?yàn)槲鞒鲫栮P(guān),就是黃沙莽莽,再沒有“故人”,也就是老朋友了。感情蒼涼而又真摯,十分感人。很快激起人們的感情共鳴。這首詩也立即被采制入樂,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至今猶傳唱不輟。
《樂府詩集》卷八十說:“《渭城》,王維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詩,后遂被于歌。”由于詩中有“渭城”“陽關(guān)”字樣,又被稱作《渭城曲》《陽關(guān)曲》;因?yàn)檠莩獣r有“三疊”的結(jié)構(gòu),又被稱作《陽關(guān)三疊》。至于唐人如何“三疊”法,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自居易《對酒》五首之一“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guān)》第四聲”句自注說:“第四聲,‘勸君更進(jìn)一杯酒’。”指第三句“勸君更進(jìn)一杯酒”為第四句,可見歌唱是確實(shí)有“疊唱”。
宋、元以后,許多人對《陽關(guān)三疊》進(jìn)行過改編,現(xiàn)在傳世的古譜尚有很多種。
上一篇:名篇賞析·野望/王績
下一篇:名篇賞析·賣炭翁/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