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主題篇·慎戰》鑒賞
〔計〕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作戰〕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軍爭〕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火攻〕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說,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鑒賞】《孫子兵法》雖然是講述如何用兵打仗、制勝敵人的方法和規律的,但是孫子對于戰爭主張慎之又慎。上述幾段摘自兵法各篇的話,寫得異常精彩。首先,他認為一旦發生戰爭,就進入“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人民或死或生,國家或存或亡,這是一個多么危險的境地!其次,他認為一定要“盡知用兵之害”,才能“盡知用兵之利”;必須認識到: 軍爭有“利”的一面,但也可能發生“?!钡暮蠊??!坝帽Α庇心男┠?如: 軍隊士兵大量傷亡,國家財政支出急劇增加,經濟困難,國內社會矛盾緊張。如果遇上戰爭失敗,更有割地、賠款或亡國的可能。再次,他認為一定要全面考慮戰爭的利害,不是穩能獲“利”就“不動”軍隊,不是有把握“得”勝就“不用”兵打仗,不到“?!彪U關頭就不進行戰爭。特別是君“主”和“將”帥,千萬不可意氣用事,因“怒而興師”,因“慍而致戰”,這樣會導致人民大量死傷和國家瀕臨滅亡的嚴重后果。孫子大聲疾呼地提醒: 對于戰爭,“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關于慎戰的主張,歷史上不少軍事家、政治家曾不止一次地申述過。孫子的后代孫臏對齊威王提出過這樣的警告:“夫樂兵者亡,而利勝者辱。兵非所樂也,而勝非所利也。”(《孫臏兵法·見威王》)孫臏嚴厲地指出: 好戰是要亡國的,貪圖勝利也要受辱的。三國時期蜀國的軍事家諸葛亮曾作《兵戒》一文,說:“爭小故,致大寇,謂之忿兵,兵忿者亡?!币庵^為小事發生爭斗,而導致大規模戰爭,叫做“忿兵”,軍隊因私忿而戰就要滅亡。這與孫子“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十分相似。明成祖朱棣曾有言曰:“夫兵不可以黷,黷則玩,玩則敗?!?《明實錄》永樂七年五月)意謂出兵打仗不可以濫用,濫用軍隊作戰就會變成兒戲,這樣就必然失敗。上述這些言論,與孫子慎戰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對戰爭必須慎重對待,這是明智的軍事家、政治家應有的態度。
可惜孫子關于慎戰的警告,并沒有在各國君主和將帥中引起足夠的重視。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皇威廉二世,在戰爭失敗被廢黜后,曾閱讀德文本《孫子兵法》。當他讀到《火攻》篇上那段令人震撼的慎戰警告時,不禁掩書喟然興嘆道:“倘若早20年讀這本書,就決不至于遭此亡國之痛苦了?!比欢?0年之后,德國的希特勒又重蹈覆轍。他和日本的東條英機,好戰成性,到處侵略,妄想征服世界。結果,德國被盟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身亡;日本遭原子彈襲擊,死傷慘重,不得不宣布投降,東條英機也被國際軍事法庭處以絞刑。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進一步證明孫子的慎戰思想是多么的明智、正確!
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不愿成立國共合作的聯合政府,于1946年悍然發動國內戰爭,妄想一舉消滅共產黨及其他敵對勢力,結果八百萬軍隊被打得一敗涂地,節節潰退,蔣氏無法在大陸立足,落得一個可恥的下場。20世紀60年代,美國前總統約翰遜發動了對越南的戰爭,其后蘇聯領導人又發動了對阿富汗的戰爭。他們都沒有“盡知用兵之害”,沒有牢記孫子“軍爭為?!?、“非危不戰”的告誡,結果身陷泥潭,傷亡慘重,使國家和人民蒙受巨大的損失。20世紀90年代,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為利欲所驅使,出兵侵占科威特,結果招來了多國部隊的聯合襲擊,國家和人民受盡磨難。薩達姆后來在美國的進攻下遭逮捕,接受法庭審判而被處死。由此可見,孫子的慎戰警告,各國領導人都必須牢記!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下一篇:孫子兵法·主題篇·知彼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