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大道有一條正路,進道有一定等級。圣人教人只示以一定之成法,在人自理會。理會得一步,再說與一步,其第一步不理會到十分,也不說與第二步。非是苦人,等級原是如此。第一步差一寸,也到第二步不得。孔子于賜①,才說與他“一貫”,又先難他“多學而識”一語②。至于仁者之事,又說“賜也,非爾所及”③。今人開口便講學脈,便說本體④,以此接引后學,何似癡人前說夢?孔門無此教法。
【譯文】大道有一條正路,進道有一定的等級。圣人教導人只指給你一套固定的程式和法則,讓學道者自己去理會。理會了一步,再說下一步,第一步不理會到十分,也不說給他第二步。這不是故意與人為難,而是進道的等級就是如此。第一步差一寸,也到不了第二步。孔子對于弟子端木賜,剛對他說“予一以貫之”,又先問他:“你以為我是多學而識的人嗎?”至于談到仁者之事,孔子又說:“賜啊,這不是你所能達到的。”今人開口便講學脈,便說本體,用此來教導后學,這和癡人說夢有什么不同呢?孔子學派中沒有這個教法。
注釋
【注釋】①賜: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②“才說與他‘一貫’”二句:《論語·衛靈公》:“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③賜也,非爾所及:《論語·公冶長》:“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④本體:宋以來多指本來狀態、本根、本性、理、道等。
上一篇:只拿定一個“是”字做,便是“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底道理,更問甚占卜,信甚星命!或曰:趨吉避兇,保身之道。曰:君父在難,正臣子死忠死孝之時,而趨吉避兇可乎?或曰:智者明義理、識時勢,君無乃專明于義理乎?曰:有可奈何時,正須審時因勢,時勢亦求之識見中,豈于讖緯陰陽家求之耶?或曰:氣數自然,亦強作不成。曰:君子所安者義命,故以氣數從義理,不以義理從氣數。富貴利達則付之天,進退行藏則決之己。或
下一篇:或問:圣人有可克之己否?曰:惟堯、舜、文王、周、孔無己可克,其余圣人都有。己任是伊尹底,己和是柳下惠底,己清是伯夷底,己志向偏于那一邊便是己。己者,我也。不能忘我而任意見也,狃于氣質之偏而離中也,這己便是人欲,勝不得這己,都不成個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