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圣人感人心,于患難處更驗。蓋圣人平日仁漸義摩,深恩厚澤入于人心者化矣。及臨難處倉卒之際,何暇思圖,拿出見成的念頭來①,便足以捐軀赴義。非曰我以此成名也,我以此報君也,彼固亦不自知其何為而迫切至此也。其次捐軀而志在圖報,其次易感而終難,其次厚賞以激其感。噫!至此而上下之相與薄矣,交孚之志解矣②。嗟夫!先王何以得此于人哉!
【譯文】圣人能感化人的心,在患難的時候,這點更能得到驗證。這是因為圣人平日就以仁義之心對待一切,他的深恩厚澤早已深入人心,人們早已被教化了。這時,遇到危難或緊急的事情,人們哪有時間思考呢?只要拿出一個現成的念頭來,便足以捐軀赴義,不會想到我要以此成名、我要以此來報答君王,他本來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勇敢地去慷慨赴義。其次一等的,捐軀是為了報答別人的恩惠。再次一等的,容易受到感動,最初能奮起,但不能堅持到底。又次一等的,只能用豐厚的獎賞才能激發他去赴義。唉!到了這種地步,上下關系就淡薄了,彼此信任的精神也沒有了。啊!先王是怎么得到使人捐軀赴義這樣教化成果的呢?
注釋
【注釋】①見成:現成。 ②交孚之志解矣:交孚,互相信任,意氣相投。解,同“懈”。
上一篇:湯、武之誥、誓,堯、舜之所悲,桀、紂之所笑也。是豈不示信于民而白己之心乎?堯、舜曰:何待嘵嘵爾示民,民不忍不從。桀、紂曰:何待嘵嘵爾示民,民不敢不從。觀《書》之誥、誓而知王道之衰矣。世道至湯、武,其勢必有桀、紂,又其勢必至有秦、項、莽、操也。是故維持世道者不可不慮其流。
下一篇:民情既溢,裁之為難。裁溢如割駢拇贅疣,人甚不堪。故裁之也欲令民堪,有漸而已矣。安靜而不震激,此裁溢之道也。故圣王在上,慎所以溢之者,不生民情,禮義以馴之,法制以防之,不使潛滋暴決,此慎溢之道也。二者帝王調劑民情之大機也,天下治亂恒必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