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葛洪《抱樸子·博喻》:“鄧林千里,不能無偏枯之木。論珍則不可以細疵棄巨美。”
本段大意:好的東西不能因有小缺點而不顧它的大優點。比喻對人應看其大的優點,不能苛察。鄧林:《山海經》記載:夸父(神名)和太陽競走,進入日中,口渴要喝水,到了渭河,把渭水喝干了,又往北想到大澤去喝,中途渴死了。死時把他的手杖扔了,手杖變成了鄧林。按:鄧林即桃林。這里泛指極美好的樹林。偏枯:半身不遂之病。這里指病枯的枝干。本條大意:鄧林廣千里,如此之大,不能沒有一棵生病的樹。比喻大美之中,會有小瑕的。
同義語: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適。
上一篇:《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鄰人有難,披發而往救之.》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