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語出唐·盧延讓《苦吟》。詩曰:“莫話詩中事,詩中難更無。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險覓天應悶,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賦易,為著者之乎。”捻:用手指搓捏。莖:量詞,用于長條形的東西。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作詩為了吟妥帖一個字,竟達到捻斷數根胡須的地步。極寫詩人寫詩時字斟句酌、苦心經營的情況,說明創作上態度極其認真,為刻意求工而煞費苦心。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形容寫作時用心之良苦。捻,有時寫作“拈”;它文亦時有出入。
例如
①我國錘字煉句的傳統源遠流長。《詩經》、《楚辭》就很講究語言的簡煉。《文心雕龍》更有《煉字》、《熔裁》等專門談煉字煉意的篇章。杜甫的“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盧延讓的“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杜牧的“欲識為詩苦,秋霜若在心”等,更被人們傳為佳話。(摘自徐宏志《“詩眼”種種》)
②雖然不一定人人都去“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弄得一篇文章寫完后就不用刮胡子了,但是要不切切實實改掉粗心草率的作風,不要說是僅具一般智慧的人了,即使才子恐怕也不太容易把散文寫工吧!(摘自林吶《散文雜談》)
③古人說:“吟安一個字,捻斷幾根須。”翻譯作品,也應當注意用詞的準確性。(摘自王向東《〈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兩個詞》)
④“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意思是說要想寫出一篇有分量、有見地的文稿,需要經過深思熟慮、字斟句酌、反復打磨,更需要經歷“破繭成蝶”的艱辛耕作。(摘自甘厚兵《寫文稿要深于思考》)
⑤30年來,我在寧夏這個地域小、人口少、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新聞貧礦區”,以掘地三尺的勁頭發掘新聞,以“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的韌勁推敲稿件,在同行認為不出新聞的地方,硬是挖出了大量新聞。(摘自莊電一《風日晴和人意好——我為民族團結進步鼓與呼的工作體會》)
上一篇:《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李煜《別時容易見時難》詩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