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指做人應節儉樸素,戒奢侈華麗。明·薛瑄《讀書錄》卷七:“富貴易至溺人,可不謹哉?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
【例】居官怎樣才能“廉”呢?他說:“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衣食取足者,天理之公;過于華侈者,人欲之私。君子謹之。”所以他提出“清心”、“少欲”并杜絕“外物所由”,是養廉的必由之路。(孟肇詠《論薛瑄的“居官七要”》)
簡作〔節儉樸素,人之美德〕
【例】傳統教導我們,勤儉持家,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節儉樸素,人之美德”,“一茶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如果人類社會普遍奉行了傳統價值觀的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價值原則,那么,人類社會在加速發達的同時就會注意有限資源的有效利用,就會延緩地球“熵”的最終到來。(劉志學《傳統價值觀的是非與走向》)
上一篇:《節儉則不貪,寬厚則不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節嗜者,衛生之經;篤利者,危身之道》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