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儒效》:“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為圣人?!?/p>
本段是說,人之為學的最高階段是“行”。到了這一階段,就夠得上圣人了。本條說明學習由淺入深,其程序依次是:聞、見、知、行。
《荀子·儒效》:“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為圣人?!?/p>
本段是說,人之為學的最高階段是“行”。到了這一階段,就夠得上圣人了。本條說明學習由淺入深,其程序依次是:聞、見、知、行。
上一篇:《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告二謂之囋.》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不難于得方,而難得用方之醫(yī).》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