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出處】五代·南唐·馮延巳《謁金門》
【譯注】風忽然刮起,吹皺了一池平靜的春水。乍(zhà):忽然。皺:指水泛起波紋。
【用法例釋】一、用以形容一陣風起,水波蕩漾。[例]沿途樹木青蔥,其間有一湖,無風時水面如鏡,風起時波光粼粼,使人想起“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資中筠《洛克菲勒基金會》)二、用以比喻某種現象忽然而至,使平靜的生活起了風波或使寧靜的心境有了波瀾。[例1]別的老客談煙花柳巷是過過嘴癮就完,他卻較了真,竟然把他相好的帶來了。這一下真像那首詞寫的了:“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韓羽《信馬由韁》)[例2]正是這些過去從未有過的觀念、理想與要求觸動了久已封閉的文人的心靈,如同“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樣,攪動了這個時代,也產生了一批像徐渭這樣與當時傳統規范格格不入的“畸人”。(葛兆光《從一個人看一個時代》)
上一篇:《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風流不在談鋒勝,袖手無言味最長.》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