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寓言篇·和氏之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和氏》)
【鑒賞】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在荊山發現了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他滿心歡喜地拿去獻給楚厲王。厲王叫玉石工匠來鑒別,工匠說:“這不過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罷了。”于是厲王大發雷霆,認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了他的左腳。
多年以后,厲王去世了,他的兒子武王即位,卞和又跑去獻那塊玉石。武王找工匠來鑒別,匠人說道:“這還是一塊石頭啊。”這次卞和被砍去了右腳。
后來,武王也去世了,他的兒子文王登上了王位,卞和還是想要去獻那塊玉石,但是害怕遭到和之前同樣的下場,于是他抱著那塊玉石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淚,連血也哭了出來。文王聽說了這件事情,便派人去問他:“天底下受刑被砍掉腳的人多了,為什么你悲戚成這樣啊?”卞和說:“我不是為了我失去的雙腳而感到難過,而是痛心于這寶玉被當成石頭,我的忠心被當成欺詐啊!”武王立即叫人把卞和獻的那塊玉石找來,命令玉石工匠來雕琢,果然得到一塊美輪美奐的玉。這就是傳說中的和氏璧。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一件事物的是非好壞,不會因為人們暫時的認識而改變。“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因此,我們在選擇事物、判斷事物的時候必須保持謹慎、細致的態度,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才能披沙揀金,發現真正的“美玉”。
上一篇:《韓非子·文本篇·和氏》鑒賞
下一篇:《韓非子·文本篇·喻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