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痛苦的名言名句大全
不幸之人最大的痛苦有三:
對眷人的空虛的戀依,
心靈中沒有綠葉的沙漠,
感情尚未開發(fā)的荒地。
[英]喬·拜倫《異教徒》
痛苦在征服人們之前還算不上是罪惡。
[英]金斯萊《圣莫拉》
所求甚少,所懼甚多是精神的一大痛苦。
[英]弗·培根 《隨筆集·論帝國》
痛苦是真正的災難,是最大的不幸,它超過并毀掉人的忍耐。
[英]彌爾頓《失樂園》
人能被那些不起眼的小創(chuàng)傷給折磨死。
[法]馬爾科姆夫人《圣海倫娜的日記》
倍遭痛苦則會倍受稱頌。
[英]埃·斯賓塞《仙后》
人一旦獲得成功,就會忘掉痛苦。
[英]約翰·雷《英國諺語大全》
沒經受痛苦的人很難想到別人的痛苦。
[英]塞繆爾·約翰遜《漫步者》
人總是痛苦了更痛苦,越是無禮的反倒尊貴。
[英]弗·培根 《隨筆集·論高位》
歡樂之時要皺眉,痛苦之時要微笑。
[英]愛·楊格《夜思》
有歡樂的人必有痛苦。
[英]愛·楊格《夜思》
令人痛苦的歡樂也會成為令人歡樂的痛苦。
[英]埃·斯賓塞 《仙后》
從別人的痛苦中得到的歡樂才是甜蜜的。
[古羅馬]奧維德《愛的藝術》
只有產生痛苦的東西才會帶來歡樂。
[法]蒙田 《隨筆集》
如果痛苦不伴隨歡樂,
還有誰甘愿去忍受痛苦?
[英] 塞繆爾·約翰遜《懶漢》
藐視歡樂吧,用痛苦換回的歡樂是有害的。
[古羅馬]賀拉斯 《書札》
以苦為樂,其樂無窮。
[英]托·富勒 《箴言集》
痛苦過后是歡樂。
[英]托·富勒《箴言集》
人類的幸福并不都來源于歡樂,有些則來自擺脫痛苦后的安寧。
[英]約·德萊頓《印度皇帝》
我們在痛苦中學會了珍惜幸福。
[英]約·德萊頓《回來的星辰》
痛苦之后的歡樂是甜美的。
[英]約·德萊頓《亞歷山大的宴會》
痛苦消失之際就是歡樂結束之時。
[古希臘]伊壁鳩魯《格言集》
苦中有樂,樂中有苦。
[美]愛默生《斯芬克斯》
琴弦能奏出最歡快的曲,也能彈出最悲哀的調。
[英]羅·彭斯《甜蜜的感覺》
歡樂須連著歡樂,否則歡樂之后便是悲痛。
[英]羅·勃朗寧《拉色西阿茲》
有些東西具有這樣一種特性,它們能使內心痛苦的人在幻想中發(fā)出笑聲。
[英]愛·班揚《〈天歷路程〉 第二部分的方法》
智力愈發(fā)達,痛苦的程度愈高。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所擁有的愈多,愈增加對痛苦的感受力。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人生的幸福與快樂原沒有積極的意義,有積極意義的反是痛苦。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世界上產生痛苦的事,原本比制造快樂的要多。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苦惱和死亡是聯(lián)結在一起。它們制造了一條迷路,雖然人們希望離開它,但卻相當困難。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災禍的發(fā)生是一瞬間的事情。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一切生命的本質就是苦惱。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如果我們經常感嘆人生的短促,但短促豈非正是一種幸運?——如果我們經常感嘆人生的生命中所遭遇到的痛苦與不幸,統(tǒng)統(tǒng)擺在他的眼前,他必然會大吃一驚,不寒而栗。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意志愈是激烈,則意志自相矛盾的現象愈是明顯觸目,而痛苦也愈大。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一切痛苦始終不是別的什么,而是未曾滿足的和被阻撓了的欲求。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好心善意,仁愛和慷慨等等替別人做的事永遠只是減輕那些人的痛苦而已,從而可知能夠推動這些好心善意去行善布施,永遠只是對于別人的痛苦的認識。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類幸福有兩種敵人:痛苦與厭倦。進一步說,即使我們幸運的遠離了痛苦,我們便靠近厭倦;若遠離了厭倦,我們便又會靠近痛苦。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富有家庭的年少子弟繼承了大量的財產后,就盡情揮霍,究其原因,無非是心靈空虛,對自己的生存感到厭倦。他來到這個世界外表是富有的,內在卻是貧窮的,他唯一無望的努力便是用自己外在的財富來彌補內在的貧窮,企圖從外界來獲得一切事物,就像一個老人一樣,努力地要使自己成為大衛(wèi)王。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貧窮和困乏帶來痛苦;太得意時,人又生厭。所以,當下層階級無休止地與困乏也就是痛苦掙扎時,上流社會卻和 “厭倦”打持久戰(zhàn)。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如果人生當下和直接的目的不是痛苦,我們存在的目的就必然完全失敗,而事實上世界不能不是痛苦,存在不能不是失敗。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我們所經常遇到的痛苦,常比我們所想象的痛苦,只有中年喪妻老年喪子的人,才真能了解它的痛苦會令人深到什么程度。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在現實上我們存在的痛苦,卻無時無刻不受著時間的壓力,它就像一個監(jiān)工一樣,手拿著鞭子不讓我們有片刻的喘息。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透過藝術的創(chuàng)作與欣賞,我們將意志所生的欲望世界提升到忘我的精神境界中,這時我們可暫時忘卻人世的不幸與痛苦。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窮人所要忍受的是痛苦,富人所煎熬的是厭倦,誰能說厭倦不是痛苦。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普通的報仇是以看到自己加于仇人的痛苦來減輕自己所受到的痛苦。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欲求和掙扎是人的全部本質,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口渴相比擬。但是一切欲求的基地都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 所以,人從來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質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舒展慢調在柔調中達成最高痛苦的表示,成為最驚心動魄的如怨如訴。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一切追求掙扎都是由于缺陷,由于對自己的狀況不滿而產生的;所以一天不得滿足就要痛苦一天。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不管自然如何安排,不論幸運是否曾降臨你身上,不拘你是王侯將相或販夫走卒,不管你曾擁有什么,痛苦仍是無法避免的。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要消除一種痛苦本就十分困難,即使幸獲成功,痛苦也會立刻以數千種其他姿態(tài)呈現,其內容因年齡、事態(tài)之不同而異,如性欲、愛情、嫉妒、憎恨、抱怨、野心、貪婪、病痛等皆是。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經驗告訴我們,一種即使想象起來亦足令人不寒而栗的大不幸,一旦降臨于實際上的生活,從發(fā)生以至克服它的期間,我們的全體氣氛并未有任何改變; 反之,獲得長期間所急切等待的幸福后,亦不會感到有何特別的愉快欣慰。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正如努力的沒有最終目標,苦惱也永無休止。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如若一個人的認識愈明晰,智慧愈增,他的痛苦也愈多,身為天才的人,他便有最多的苦惱。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這個世界就是煩惱痛苦的生物互相吞噬以圖茍延殘喘的斗爭場所,是數千種動物以及猛獸間的活墳墓,它們經由不斷地殘殺,以維持自己的生命。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人類是應該悲慘的,因為人類所遭遇的災禍的最大根源乃在人類本身,“人便是吃人的狼”。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痛苦,唯有在進入了純粹認識的形式,而這認識作為意志的清靜劑又帶來真正的清心寡欲時,才是達到解脫的途徑,才因而是值得敬重的。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回憶那些比我們自己的痛苦更大的痛苦,會有鎮(zhèn)靜和止痛的作用,看到別人的痛苦景象會使自己的痛苦減輕。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一個人不僅可從自由意志的探求而認識世界的痛苦,亦可因自己切身、過度痛苦經驗,而獲得解脫。
[德]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
如果有一巨大的不幸,平日我們只要一想到它就會戰(zhàn)栗,現在果然真的發(fā)生了,我們這時的情緒,整個說起來,只要忍過了第一陣創(chuàng)痛,以后也就沒有什么很大的變化了。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既然世界到處充滿著痛苦,人從生命的欲生產生痛苦,痛苦既與生命不可分離,我們若把痛苦看作一種偶然和無目的性的事件,人的荒謬也就莫過如此了。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一切痛苦都是由于我們所要求,所期待的和我們實際所得到的不成比例而產生的,而這種不成比例的關系又顯然只在人的認識中才能有,所以有了更高的解悟就可以把它取消。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無論是從效果巨大的方面看,或是從寫作的困難這方面看,悲劇都要算作文藝的最高峰。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悲劇的真正意義是一種深刻的認識,認識到悲劇主角所贖的不是他個人特有的罪,而是原罪,亦即生存本身之罪。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除了體力、健康和良知以外,人生的幸福是隨著個人的看法不同而不同的; 除了身體的痛苦和良心的責備以外,我們的一切痛苦都是想象的。
[法]盧梭《愛彌兒——論教育》
把你的生活限制于你的能力,你就不會再痛苦了。
[法]盧梭《愛彌兒——論教育》
遠慮! 使我們不停地做我們力不能及的事情,使我們常常向往我們永遠達不到的地方,這樣的遠慮正是我們種種痛苦的真正根源。
[法]盧梭《愛彌兒——論教育》
無論多么強烈的痛苦,對于任何一個能夠看出這痛苦給人帶來非同一般的裨益的人,都會喪失效力。
[法]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在命運造成的傷害中,肉體的痛苦最容易忍受。當不幸的人不知道該向誰抱怨他們所受的痛苦時,他們便去找命運,把命運擬人化,把它當作不缺眼睛、不少思想的活物,來折磨解恨。
[法]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時間或死亡是醫(yī)治我們痛苦的良藥; 我們愈不知道忍受,我們就愈感到痛苦; 我們?yōu)榱酸t(yī)治我們的疾病而遭受的折磨,遠比我們在忍受疾病的過程中所遭受的折磨來得多。
[法]盧梭《愛彌兒——論教育》
身體太舒服了,精神就會敗壞。沒有體會過痛苦的人,就不能理解人類愛的厚道和同情的溫暖;這樣的人勢必心如鐵石,不同他人相往來,他將成為人類中的一個怪物。
[法]盧梭《愛彌兒——論教育》
一切痛苦的感覺都是同擺脫痛苦的愿望分不開的,一切快樂的觀念都是同享受快樂的愿望分不開的; 因此,一切愿望都意味著缺乏快樂,而一感到缺乏快樂,就會感到痛苦,所以,我們的痛苦正是產生于我們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稱。一個有感覺的人在他的能力擴大了他的愿望的時候,就將成為一個絕對痛苦的人了。
[法]盧梭《愛彌兒——論教育》
誰要是遇到一點點痛苦就不能忍受的話,他準定是要遭到更大的痛苦的。
[法]盧梭《愛彌兒——論教育》
任何一個人,只要他不常常想到痛苦,不瞻前顧后,他就不會感覺到什么痛苦。
[法]盧梭《愛彌兒——論教育》
對痛苦的等待使我比實際上大禍臨頭時還要難受百倍。
[法]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那些飄忽的希望和令人喪氣的疑惑,直到今天還不時把我的心騷擾,使這顆心憂傷。
[法]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只需要足夠的思考就能回憶起自己,而把痛苦忘卻。無論在哪里,只要能夠靜下心來,就可以去幻想。
[法]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只有理智可以為我們減輕痛苦甚至使之完全消失,就好像痛苦并沒有直接在我們身上發(fā)生作用一樣。
[法]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我每每看到令人憎恨的人,就會強烈地感到痛苦,但他剛在視線中消失,這種感覺也就馬上沒有了。
[法]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如果一個人竟可憐到沒有做過一件使他回憶起來對自己感到滿意,而且覺得沒有白活一生的事情,那么,這個人可以說是缺乏認識自己的能力; 而且,由于他意識不到什么德行最適合于他的天性,因此他只好一直做一個壞人,感到無窮的痛苦。
[法]盧梭《愛彌兒——論教育》
升平富足的盛世,徒然養(yǎng)成一批懦夫,困苦永遠是堅強之母。
[英] 莎士比亞 《辛白林》
……困苦可以使臉色慘淡,卻未必能改變心腸。
[英]莎士比亞《冬天的故事》
苦難雖已疲憊,它卻很少睡眠;
不寐的人們曉得時間爬行得多慢。
[英]莎士比亞《魯克麗絲受辱記》
安慰是在天上,我們都是地上的人,除了憂愁、困苦和悲哀之外,這世間再沒有其他的事物存在。
[英]莎士比亞《查理二世》
困乏和痛苦如果一旦予人以喘息,空虛無聊又立即如此圍攏來,以致人必然又需要消遣。
[德]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戰(zhàn)國·楚) 屈原《楚辭· 卜居》
天寒知被薄,憂思知夜長。
(漢)《古樂府》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唐) 李賀《開愁歌》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唐)劉禹錫《酬樂天初逢席上見贈》
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
(唐) 白居易《新樂府》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唐) 陳陶《隴西行四首》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唐) 李白 《關山月》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唐)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唐) 李白 《橫江詞》
閨中只是空相憶,不見沙場愁殺人。
(唐)岑參《苜蓿峰寄家人》
為人莫作女,作女實難為。
(唐) 張籍《離婦》
佞是福身本,忠是喪己源。
(唐) 孟郊 《吊比干墓》
天長地久,此恨積千古。
(宋)文天祥《過淮河宿闞石有感》
越聰明越受了聰明苦,越癡呆越享了癡呆福,越糊涂越得了糊涂富。
(元)馬致遠《半夜雷轟薦福碑雜劇》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我有我的愛,有我的恨,有我的歡樂,也有我的痛苦。但是我并沒有失去我的信仰,對生活的信仰。
巴金 《 〈激流〉 總序》
快樂在人生里,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里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幾分鐘或者幾天的快樂賺我們活了一世,忍受著許多痛苦。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
錢鐘書 《論快樂》
每個人在他生活中都經歷過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難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觀、消極、發(fā)出絕望的哀號;有些人在苦難中還想到別人,想到集體,想到祖先和子孫,想到祖國和全人類,他就得到樂觀和自信。
《冼星海傳》
上一篇:關于男人與女人的名言名句大全
下一篇:關于目標的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