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學古之道,猶食筍而去其籜①也。
【出處】
《默觚·治篇五》,作者魏源,清代文學家,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
【注釋】
①籜:竹筍上的皮。
【譯文】
學習古人留下的知識,好比吃竹筍必須除掉筍子外面的筍皮一樣。
【賞析與啟迪】
無論多么好的書,都有它的不足之處,無論多么先進的技術,都有其局限性。這種局限性與時代政治、社會需求、人文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知識也在不斷的更新之中。如果不結合實際,照搬前人的那一套,不僅不合時宜,還會帶來一定的危害。因此,我們在對前人的知識進行學習和借鑒時,一定要本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態度,靈活傳承與運用,切忌生搬硬套。
由于成書時間、社會制度的不同,一些傳統文化著作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因此,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時,要注意了解當時的歷史和人文環境,汲取其中的精髓而舍棄不健康、不合時宜的糟粕。通過這種“食筍去籜”的學習方法,從偉大的文化積淀和智慧資源中吸取有益的養料。
上一篇:《學不可以已。》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