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畔(pàn):田地的邊界。走路時一輩子讓路,也多走不了百步;種地時一輩子讓畔,也少不了一段。《新唐書·朱仁軌傳》:“(仁軌)常誨子弟曰:‘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例】鄰里之間的田園山地必須要有明確的界至,以防止爭訟。當兩界之間發生利益爭執時,則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萬一爭執發生,又該如何處理?農學家主張讓步,張履祥說:“疆界宜正也。田地、賦役之所起。我不可以侵人,亦不宜使人侵我。本讓畔之意,與其以我侵人,毋寧使人侵我。語曰:‘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曾雄生《為什么愚公會成為中國人的榜樣?——中國傳統農學理論對“人”的認識問題初探》)
又作〔終身讓人道,曾不失寸步;終身祝人善,曾不損尺布〕
【例】終身讓人道,曾不失寸步;終身祝人善,曾不損尺布。(清·曾國藩《家書·諭紀澤、紀鴻》)
上一篇:《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置之死地而后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