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聲》出自哪里,《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聲》什么意思,《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聲》原文出處,《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聲》賞析。
【出處】 清·魏禧《登雨花臺》
【鑒賞】 詩人魏禧,是一位很有民族氣節的人。明朝亡后,他不愿出仕為清政府效力,以一介布衣終其晚年。他四十歲時,到南京雨花臺登臨之際,看到明亡二十年后的破碎山河,睹物思情,無限悲憤。四十年來矢志不移,以平民的身份終其一身。今日穿著布衣麻鞋來朝拜明朝的故都,是誰使錦繡山河變得破碎不堪呢?過去森嚴的陵園,現在已任人進出,隨意砍伐,牛羊踐踏著陵園。在京城里,頭戴官帽的有一半都是原來明朝的舊臣。面對此情此景欲哭無淚,天色已晚,只有江上日夜獵獵吹拂的悲風,與自己 一起嗚咽。國家的滅亡,山河破碎致使生靈涂炭,是誰的錯呢? 是統治者只顧自己爭權奪位,官僚們腐化墮落,斂取民財,肥飽私囊,國力日弱,人民貧困。野蠻強悍的清兵如狼似虎,一舉滅我中華,千千萬萬的百姓死于強敵的屠刀之下。政府官員們,有民族氣節的則抗敵殉國或退隱山林,無恥之徒則投降禽獸不如的滿清韃虜,為虎作倀,轉而騎在百姓的頭上作威作福,逼迫窮苦百姓為其主子交租納款。民族災難深重,詩人深感痛心疾首,唯有悲嘆而已。
【原詩】 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誰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園陵! 牛羊賤履多新草,冠蓋雍容半舊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風日夜起江聲。
上一篇:《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