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出自哪里,《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什么意思,《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原文出處,《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賞析。
【出處】 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鑒賞】 我想要乘風歸去,又害怕天上的瓊樓玉宇雖美好,但那高處地方的寒冷會使人受不了。雖想要遠離俗世,但內心還是有些牽掛,放心不下。人站在高處,每當輕風吹來,總會興起一份 “我欲乘風歸去” 的遐想。“高處不勝寒” 常用來形容地位或學識過高的人,總會遭到別人的妒忌,并且會因為超然離群而產生孤寂蕭索的落寞感。
【原詞】 見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上一篇:《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